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22詞典 2分類詞匯 120
《國語辭典》:血戰(zhàn)(血戰(zhàn))  拼音:xiě zhàn
1.傷亡很多的劇烈戰(zhàn)爭。唐。杜甫 送靈州李判官詩:「血戰(zhàn)乾坤赤,氛迷日月黃。」《三國演義》第一回:「我等親赴血戰(zhàn),救了這廝,他卻如此無禮?!?br />2.拚命作戰(zhàn)?!段宕菲皆?。唐史。卷上》:「諸將血戰(zhàn),本為唐朝;今王自取之,誤老奴矣!」
《國語辭典》:鏖戰(zhàn)(鏖戰(zhàn))  拼音:áo zhàn
激烈戰(zhàn)斗?!缎绿茣>硪凰娜?。王翃傳》:「翃乃移書義、藤二州刺史,約皆進討,引兵三千與賊鏖戰(zhàn),日數(shù)遇?!埂段饔斡洝返谄呋兀骸刚{(diào)三十六員雷將齊來,把大圣圍在垓心,各騁兇惡鏖戰(zhàn)?!?/div>
《國語辭典》:激厲(激厲)  拼音:jī lì
1.激發(fā)勉勵,使奮發(fā)振作。《后漢書。卷三二。陰識傳》:「帝敬重之,常指識以敕戒貴戚,激厲左右焉。」《三國志。卷九。魏書。曹仁傳》:「仁激厲將士,示以必死,將士感之皆無二?!挂沧鳌讣睢埂?br />2.言行激烈率直。《南史。卷五七。范云傳》:「性頗激厲,少威重,有所是非,形于造次。」
《漢語大詞典》:降魔
佛教語。相傳 釋迦牟尼 在成佛前,曾與魔王進行激烈斗爭,并取得勝利。佛教史上稱為“降魔”。見《過去現(xiàn)在因果經(jīng)》卷三。后常用作降服妖魔的典故。 宋 王安石 《南鄉(xiāng)子》詞:“作么有疏親?我自降魔轉(zhuǎn)法輪?!?元 王惲 《番禺權(quán)》詩:“笑揮堪解虎,靜倚可降魔。”《醒世恒言·呂洞賓飛劍斬黃龍》:“且住,且??!你去未得。吾有法寶,未曾傳與汝。道童,與吾取過降魔太阿神光寶劍來?!?/div>
《國語辭典》:鏖兵  拼音:áo bīng
雙方戰(zhàn)斗激烈?!豆卤驹麟s劇。單刀會。第四折》:「鏖兵的江水猶然熱,好叫我情慘切。」清。張景祁〈曲江秋。寒潮怒激〉詞:「指點鏖兵處,墟煙暗生,更無漁笛?!?/div>
《漢語大詞典》:戰(zhàn)酣(戰(zhàn)酣)
戰(zhàn)斗正激烈的時候。《淮南子·覽冥訓》:“ 魯陽公 與 韓 搆難,戰(zhàn)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為之反三舍。”宋史·張威傳:“ 金 人聞其名畏憚之。臨陳戰(zhàn)酣,則精采愈奮,兩眼皆赤,時號‘ 張紅眼 ’?!?/div>
《漢語大詞典》:波騰(波騰)
波浪涌起貌。多比喻眾議激烈。《晉書·潘尼傳》:“於是浮偽波騰,曲辯云沸,寒暑殊聲,朝夕異價。”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部執(zhí)峯峙,諍論波騰,異學專門,殊途同致。”
《漢語大詞典》:激訐(激訐)
(1).激烈率直地揭發(fā)、斥責別人的隱私、過失。 漢 崔瑗 《司隸校尉箴》:“是故履上位者,無云我貴,茍任激訐,平陽玄默,以式百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楊震傳》:“今 趙騰 所坐,激訐謗語為罪,與手刃犯法有差?!?唐 孟棨 本事詩·怨憤:“ 吳武陵 有文筆才,而強悍激訐,為人所畏。”續(xù)資治通鑒·宋仁宗慶歷五年:“自茲以進退大臣為己任,以激訐陰私為忠直,薦延輕薄,扇為朋比。”
(2).激烈昂揚。 唐 劉禹錫 《竹枝詞》序:“卒章激訐如 吳 聲,雖傖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轉(zhuǎn),有《淇澳》之艷?!?/div>
《漢語大詞典》:觺觺
(1).角銳利貌。《楚辭·宋玉〈招魂〉》:“土伯九約,其角觺觺兮?!?王逸 注:“觺觺,猶狺狺;角利貌也?!?明 陳子龍 《寄獻石齋先生》詩:“蛟龍觺觺黃沙臥,日月冥冥青楓秋。” 清 褚人穫 《和詠戲具》:“潤澤耳真同溼溼,崢嶸角亦類觺觺。”
(2).引申為角斗激烈。 唐 王無競 《北使長城》詩:“六國復囂囂,兩龍鬭觺觺?!?br />(3).突出貌。 清 錢謙益 《通奉大夫湖廣布政司左布政使王公墓碑》:“公方覊貫,頭角觺觺?!?/div>
《國語辭典》:浴血  拼音:yù xuè
1.身上染滿血,如沐浴于血中般。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一二。語資》:「敬業(yè)知無避,遂屠馬腹,伏其中,火過,浴血而立?!?br />2.形容戰(zhàn)況慘烈。如:「浴血抗戰(zhàn)」。
《國語辭典》:大炮  拼音:dà pào
1.利用炸藥爆發(fā)產(chǎn)生推力,來發(fā)射彈藥的大口徑武器。可對特定目標做大規(guī)模的破壞,但對于游擊式或機動性的戰(zhàn)斗,則無法發(fā)揮其功能?!赌鹾;ā返诹兀骸赋缯摵曜h雖多,總擋不住堅船大炮的猛?!?br />2.比喻言詞激烈,攻擊力強的人。如:「他經(jīng)常對公共事務(wù)猛烈抨擊,因此大家私下都叫他『大炮』?!?/div>
《漢語大詞典》:劇難(劇難)
激烈詰難。陳書·袁憲傳:“及 憲 試,爭起劇難。 憲 隨問抗答,剖析如流?!?/div>
分類:激烈詰難
《漢語大詞典》:危辭(危辭)
(1).直言;激烈的言論。 唐 韓愈 《憶昨行和張十一》:“危辭苦語感我耳,淚落不揜何漼漼?!?清 昭梿 嘯亭雜錄·朱白泉獄中上百朱二公書:“伏闕訟寃,危辭表憤?!?br />(2).恐嚇的言論。《中國近代思想史參考資料簡編·駁革命可召瓜分之說》:“為此言者,自托于老成持重,而以逆臆之危辭恫喝國民,沮其方新之氣。”
《漢語大詞典》:驚壯(驚壯)
激烈,猛烈。新唐書·陸元方傳:“ 武后 時,使 嶺 外,方涉海,風濤驚壯,舟人懼。”
分類:激烈猛烈
《國語辭典》:風口(風口)  拼音:fēng kǒu
因無遮攔而風特別大的地方?!锻ㄋ壮Q允枳C。天文。風口里》引《荷花蕩劇》:「撐到前面風口里去,叫小姐船只泊在此。」《紅樓夢》第五七回:「穿這樣單薄,還在風口里坐著?!?/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