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然明改俗


《后漢書》卷六十五《張奐傳》
張奐字然明,敦煌淵泉人也?!瓘?fù)拜武威太守。平均徭賦,率厲散敗,常為諸郡最,河西由是而全。其俗多妖忌,凡二月、五月產(chǎn)子及與父母同月生者,悉殺之。奐示以義方,嚴(yán)加賞罰,風(fēng)俗遂改,百姓生為立祠。

例句

然明方改俗,去病不為家。 蘇颋 同錢陽將軍兼源州都督御史中丞

鬷蔑 朝代:春秋齊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548 【介紹】: 春秋時(shí)齊國人。大夫。一說為齊莊公母鬷聲姬母黨,莊公寵臣,守平陰。莊公因與崔杼妻通被殺,崔杼又殺蔑于平陰。
鬷蔑 朝代:春秋鄭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或稱鬷明。春秋時(shí)鄭國人,字然明。鄭簡公時(shí)大夫。貌惡而賢。叔向聘鄭,蔑欲觀叔向,飾為役者執(zhí)器于堂下,發(fā)一言而善。叔向聞之,以為必蔑,下堂執(zhí)手敬禮之。蔑乃見知于子產(chǎn)。子產(chǎn)問為政之道,喜,以為往日僅見蔑之面,而今乃知其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4—181 【介紹】: 東漢敦煌酒泉人,字然明。少立志節(jié),謂大丈夫當(dāng)為國家立功邊境。師事太尉朱寵,學(xué)《歐陽尚書》。舉賢良,對策第一,遷安定屬國都尉。羌豪帥感奐恩德,威化大行。遷使匈奴中郎將、度遼將軍,屢立邊功,以不事宦官,封賞不行。靈帝建寧元年,受偽詔討謀誅宦官之竇武、陳蕃,事后悔恨,拜大司農(nóng),封侯,均不肯當(dāng)。轉(zhuǎn)太常,得罪宦官,陷以黨罪,放歸田里。有《尚書記難》。
全后漢文·卷六十四
奐,字然明,敦煌酒泉人?;傅鄢?,辟大將軍梁冀府,以疾去。后舉賢良方正對策第一,拜議郎。永壽初,遷安定屬國都尉,進(jìn)使匈奴中郎將。延嘉中,梁冀誅,以故吏禁錮。后為武威太守,遷度遼將軍,徵拜大司農(nóng)。鮮卑入塞,出為獲匈奴中郎將。靈帝初,徵拜少府,遷大司農(nóng),轉(zhuǎn)太常遭黨錮。光和四年卒,年七十八。有集二卷。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李堯俞,字然明,成都(今屬四川)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進(jìn)士(清嘉慶《四川通志》卷一二二)。皇祐間知處州(清光緒《處州府志》卷一三)。
全宋文·卷五七九
李堯俞,字然明,嘉州(今四川樂山)人,一說成都(今四川成都)人。景祐元年進(jìn)士及第,慶歷中官秘書丞、通判梓州。皇祐中知處州。又曾知連州、鄂州。嘗辨《春秋》三《傳》諸家得失,及采唐陳岳《春秋折衷》,總其類例五百馀目,成《春秋集議略論》三十卷上進(jìn)。見雍正《四川通志》卷三三,雍正《浙江通志》卷二一,雍正《湖廣通志》卷一五,雍正《廣東通志》卷二六,馮山《安岳集》卷五,《玉海》卷四○,《宋詩紀(jì)事補(bǔ)遺》卷一三。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馮坦,字伯田,一字然明,號秀石,普州安岳(今屬四川)人。度宗咸淳七年(一二七一)榷江津夾漕務(wù),龍灣酒庫。晚年寓桐江。事見《桐江集》卷一《馮伯田詩集序》。今錄詩十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徽州路婺源人,字勉耘,號云阿。受學(xué)于方回、吳澄。由徽州路學(xué)錄調(diào)信州稼軒書院山長。歷吉安路學(xué)教授、建德縣尹。順帝元統(tǒng)初改漢川尹。以松江府判官致仕。
《漢語大詞典》:然明
點(diǎn)火以照明。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 劉綺 ﹞早孤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讀?!?/div>
《漢語大詞典》:自明
(1).自我表白。《楚辭·九章·惜誦》:“恐情質(zhì)之不信兮,故重著以自明。”史記·萬石張叔列傳:“人或毀曰:‘ 不疑 狀貌甚美,然獨(dú)無柰其善盜嫂何也!’ 不疑 聞,曰:‘我乃無兄?!唤K不自明也?!?span id="vtvn5e7" class="book">《漢書·外戚傳上·孝武衛(wèi)皇后》:“ 衛(wèi)后 立三十八年,遭巫蠱事起, 江充 為姦,太子懼不能自明,遂與皇后共誅 充 ,發(fā)兵,兵敗,太子亡走。” 三國 魏 曹操 《述志令》:“所以勤勤懇懇敘心腹者,見 周公 有《金縢》之書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宋 王安石 《再辭同修起居注狀》之五:“若令言者謂臣要君以偽,臣誠無辭可以自明?!?br />(2).自然明白。 宋 王安石 《不詁自明》詩:“ 倉頡 造書,不詁自明?!?宋 程頤 《代彭思永上英宗論濮王典禮疏》:“則是非之理,昭然自明,不待辨論而后見也?!?毛澤東 《抗日游擊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第六章第三節(jié):“要把敵人的根據(jù)地變?yōu)橛螕魬?zhàn)爭的根據(jù)地,非戰(zhàn)勝敵人無從實(shí)現(xiàn),這是自明之理?!?/div>
《國語辭典》:猛省  拼音:měng xǐng
1.深自反省?!陡;萑珪?。卷一五。刑名部。自盡》:「本縣言出令隨,爾等試靜思,猛省毋忽。」
2.忽然覺悟。《朱子語類。卷一三。力行》:「人心之公,每為私欲所蔽,所以更放不下。但常常以此兩端體察,若見得時(shí),自須猛省,急擺脫出來。」《水滸傳》第四七回:「宋江勒馬看時(shí),莊上不見刀鎗軍馬。心中疑忌。猛省道:『我的不是了。天書上明明戒說:「臨敵休急暴?!埂弧挂沧鳌该托选埂?br />3.突然憶起。宋。王炎〈青玉案。深紅數(shù)點(diǎn)〉詞:「正寥茖,無情緒。猛省從前多少事?!?/div>
《漢語大詞典》:頓豁(頓豁)
突然開朗;突然明朗。 唐 羅隱 《和禪月大師見贈》:“高僧惠我七言詩,頓豁塵心展白眉?!?清 吳錫麒 《韜光庵》詩:“頓豁登高目,江湖夕照明。”
《國語辭典》:猛醒  拼音:měng xǐng
突然省悟。宋。無名氏〈失調(diào)名。天上佳期詞〉:「歸來猛醒,爭如我,活底孩兒。」也作「猛省」。
《漢語大詞典》:霜照
喻昭然明白。南齊書·高帝紀(jì)上:“宏謀霜照,祕筭云回?!?/div>
《國語辭典》:天理昭彰  拼音:tiān lǐ zhāo zhāng
道德公理彰顯,報(bào)應(yīng)分明?!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三:「誰知家私付之烏有,并自己也無葬身之所。要見天理昭彰,報(bào)應(yīng)不爽?!埂抖膛陌阁@奇》卷五:「如此劇賊,卻被小孩子算破了,豈非天理昭彰!」也作「天理昭昭」、「天理昭然」。
《漢語大詞典》:點(diǎn)胸洗眼
指一洗塵俗,使人豁然明朗。 明 陳繼儒 《偃曝談馀》卷下:“《通釋》云:‘字原有 秦 隸 漢 隸,今當(dāng)以 晉 唐 書為 晉 隸 唐 隸,則自然易曉也?!?張紳 此言,可為點(diǎn)胸洗眼之語?!?/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