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獻納(獻納)
(1).指獻忠言供采納。 漢 班固 《〈兩都賦〉序》:“故言語侍從之臣,若 司馬相如 ……之屬,朝夕論思,日月獻納。”舊唐書·玄宗紀論:“昌言嘉謨,日聞於獻納?!?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續(xù)資治通鑒·宋仁宗景祐三年》:“賞之使諫,尚恐不言,罪其敢言,孰肯獻納!”
(2).指獻納忠言之官,獻納臣。 宋 曾鞏 《館閣送錢純老知婺州》詩序:“其文章學問有過人者,宜在天子左右與訪問、任獻納?!?br />(3).祀奉。漢書·夏侯勝傳:“有司遂請尊 孝武帝廟 為 世宗廟 ,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天子世世獻納,以明盛德?!?br />(4).奉獻;進貢。宋史·富弼傳:“自古唯 唐高祖 借兵於 突厥 ,當時贈遺,或稱獻納?!?span id="axp10gd" class="book">《水滸傳》第五十回:“﹝ 李逵 ﹞叫小嘍囉牽了有的馬匹,把莊里一應有的財賦,捎搭有四五十馱……卻回來獻納。”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四章第四節(jié):“大國對小國,不是攻伐,便是迫令獻納和賄賂?!?/div>
《漢語大詞典》:獻納臣(獻納臣)
進獻忠言之臣。 唐 王維 《送邱為落第歸江東》詩:“知 禰 ( 禰衡 )不能薦,羞稱獻納臣。”
《漢語大詞典》:獻納司(獻納司)
即獻納院。 唐 杜甫 《贈獻納使起居田舍人澄》詩:“獻納司存雨露邊,地分清切任才賢?!眳⒁姟?獻納院 ”。
《漢語大詞典》:獻納院(獻納院)
唐 時朝廷專管臣民書奏呈文等的機構。 清 方以智 通雅·官制:“ 唐 之獻納院, 宋 之檢院,古納言也?!眳⒁姟?匭院 ”。
《漢語大詞典》:獻納使(獻納使)
唐 時匭院主持人,專管臣民書奏之官。原稱匭使。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一:“ 武后 時,投匭者或不陳事,而謾以嘲戲之言。乃置使閲其書奏…… 明皇 以‘匭’字聲似鬼,改‘匭使’為‘獻納使’。 乾元 初,復其舊名?!?唐 杜甫 有《贈獻納使起居田舍人澄》詩。參見“ 匭院 ”。
《國語辭典》:匭院(匭院)  拼音:guǐ yuàn
中國古代的民意蒐羅機構。可將民意傳達給朝廷,堪稱為當今議院的前身?!端问贰>硭?。太宗本紀一》:「雍熙元年……改匭院為登聞鼓院?!?/div>
《漢語大詞典》:獻納函(獻納函)
接受臣民所投書奏、呈文等的匣子。資治通鑒·后漢高祖乾祐元年:“ 蜀 主以 張業(yè) 、 王處回 執(zhí)政,事多壅蔽,己未,始置匭函,后改為獻納函?!?/div>
《漢語大詞典》:獻納院(獻納院)
唐 時朝廷專管臣民書奏呈文等的機構。 清 方以智 通雅·官制:“ 唐 之獻納院, 宋 之檢院,古納言也?!眳⒁姟?匭院 ”。
《國語辭典》:匭院(匭院)  拼音:guǐ yuàn
中國古代的民意蒐羅機構??蓪⒚褚鈧鬟_給朝廷,堪稱為當今議院的前身。《宋史。卷四。太宗本紀一》:「雍熙元年……改匭院為登聞鼓院?!?/div>
《分類字錦》:獻納云臺(獻納云臺)
謝朓 古入朝曲 獻納云臺表,功名良可收。
分類:貴盛
《分類字錦》:羞稱獻納(羞稱獻納)
王維 送丘為落第歸江東詩 知爾不能薦,羞稱獻納臣。
分類:知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