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元箸
猶玄著。玄妙的言論。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八:“如作近體短章,不是半吞半吐,超超元箸,斷不能得絃外之音,甘餘之味?!?/div>
分類:玄妙言論
《漢語大詞典》:象喻
謂用形象化的語言文字闡明玄妙深奧的道理。世說新語·輕詆“略其玄黃,取其儁逸” 劉孝標(biāo) 注引《支遁傳》:“ 遁 每標(biāo)舉會宗而不留心象喻,解釋章句或有所漏,文字之徒,多以為疑?!?錢鍾書 《管錐編·周易正義·乾》:“窮理析義,須資象喻?!?/div>
《漢語大詞典》:賞要(賞要)
(1).探求精微深奧之道。《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英英 文若 ,靈鑒洞照,應(yīng)變知微,探賾賞要?!?李周翰 注:“賞,探也;探求奇要之道也。”
(2).精當(dāng),精微。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譯經(jīng)中·佛陀耶舍:“于時 羅什 出十住經(jīng)一月餘日,疑難猶豫,尚未操筆。 耶舍 既至,共相徵決,辭理方定,道俗三千餘人,皆嘆其賞要?!?br />(3).指精微玄妙之理。 唐 道宣 續(xù)高僧傳·習(xí)禪二·智顗:“即往 天臺 ,既達彼山,與 光 相見,即陳賞要?!?/div>
《漢語大詞典》:沖音(沖音)
精深玄妙之言。 晉 支遁 《詠大德》:“昔聞庖丁子,揮戈在神往。茍能嗣沖音,攝生猶指掌?!?/div>
《漢語大詞典》:冥緬(冥緬)
(1).謂玄妙難明。 晉 葛洪 抱樸子·任命:“蓋聞靈機冥緬,混芒眇昧,禍福交錯乎?”
(2).幽遠貌。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溫水:“負(fù)郭接山,榛棘蒲薄,騰林拂云,幽煙冥緬,非生人所安?!?/div>
《漢語大詞典》:邈玄
深奧玄妙。 李大釗 《厭世心與自覺心》:“此事訴于哲理,太涉邈玄。”
分類:深奧玄妙
《漢語大詞典》:元雋(元雋)
玄雋,玄妙雋永。 王闿運 《羅熙贊傳》:“ 熙贊 博通 莊 列 ,詞理元雋,同試諸生,并斂手嘆服?!?/div>
分類:玄妙雋永
《國語辭典》:無聲無臭(無聲無臭)  拼音:wú shēng wú xiù
沒有聲音、氣味。語出《詩經(jīng)。大雅。文王》:「上天之載,無聲無臭。」比喻湮沒不彰、默默無聞?!赌鹾;ā返谝黄呋兀骸赶葞讉€月風(fēng)聲很緊,后來慢慢懈怠,竟無聲無臭起來?!埂督曛脂F(xiàn)狀》第三回:「起初的時候,莫不是堂哉皇哉的設(shè)局招股,弄到后來,總是無聲無臭的就這么完結(jié)了?!?/div>
《漢語大詞典》:談玄說妙(談玄説妙)
談?wù)撔畹氖吕怼?span id="eympory" class="book">《朱子語類》卷十六:“又有一種人思慮向里去,又嫌眼前道理粗,於事物上都不理會。此乃談玄説妙之病?!?明 李贄 《四書評·孟子·盡心上》:“曰修身,見皆實事,不但談玄説妙已也?!?明 高攀龍 《答葉臺山書》:“故嘗妄意以為今日之學(xué),寧守先儒之説,拘拘為尋行數(shù)墨,而不敢談玄説妙,自陷于不知之妄作?!?/div>
《漢語大詞典》:玄辭冷語(玄辭冷語)
玄妙冷雋的言辭。 明 文璧 《〈南濠居士詩話〉序》:“詩話必具史筆, 宋 人之過論也。玄辭冷語,用以博見聞資談笑而已,奚史哉?”
分類:玄妙言辭
《漢語大詞典》:玄紐(玄紐)
(1).黑色的扣結(jié)。禮記·喪大記:“大夫畫帷,二池。不振容……纁紐二,玄紐二。”
(2).玄妙的關(guān)鍵。 魯迅 《墳·科學(xué)史教篇》:“爾時諸士,直欲以今日吾曹濫用之文字,解宇宙之玄紐而去之?!?/div>
《漢語大詞典》:袖里玄機(袖裏玄機)
暗中采取的玄妙決策。《再生緣》第六六回:“又不知,袖里玄機怎主張?!?/div>
《國語辭典》:探奧索隱(探奧索隱)  拼音:tàn ào suǒ yǐn
探索玄妙隱微的事理。參見「探賾索隱」條。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一??倲⒌赖隆罚骸阜堑罒o似生,非德無以成。生者不知其始,成者不見其終,探奧索隱,孰窺其宗。」
《國語辭典》:高談虛辭(高談虛辭)  拼音:gāo tán xū cí
高深玄妙,不切實際的言論。宋。張方平〈論國計事〉:「故貨食者,人事之確論,非高談虛辭之可致者也?!挂沧鳌父哒勌撜摗埂?/div>
《國語辭典》: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拼音:shén ér míng zhī,cún hū qí rén
玄妙高深的道理,只有圣哲才能明白。語出《易經(jīng)。系辭上》:「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唐。孔穎達。正義:「若其人圣則能神而明之,若其人愚不能神而明之?!购笾溉硕檬挛锏牡览?,還要善加運用而不拘泥。清。紀(jì)盷《閱微草堂筆記。卷三。灤陽消夏錄三》:「國弈不廢舊譜,而不執(zhí)舊譜。國醫(yī)不泥古方,而不離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