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史記》卷四〈周本紀(jì)〉~20~
九年,武王上祭于畢。東觀兵,至于盟津。為文王木主,載以車,中軍。武王自稱太子發(fā),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專。乃告司馬、司徒、司空、諸節(jié):「齊栗,信哉!予無知,以先祖有德臣,小子受先功,畢立賞罰,以定其功?!顾炫d師。師尚父號(hào)曰:「總爾眾庶,與爾舟楫,后至者斬。」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復(fù)于下,至于王屋,流為烏,其色赤,其聲魄云。是時(shí),諸侯不期而會(huì)盟津者八百諸侯。諸侯皆曰:「紂可伐矣?!刮渫踉唬骸概粗烀纯梢?。」乃還師歸。
典故
白魚躍舟

相關(guān)人物
周武王


《史記》卷四《周本紀(jì)》
「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南朝宋·裴骃《史記集解》:「馬融曰:『魚者,介鱗之物,兵象也。白者,殷家之正色,言殷之兵眾與周之象也?!弧?/span>

例句

瑞鳳飛來隨帝輦,祥魚出戲躍王舟。 蘇瑰 興慶池侍宴應(yīng)制

《國語辭典》:白魚(白魚)  拼音:bái yú
1.動(dòng)物名。節(jié)肢動(dòng)物門昆蟲綱。體小色銀白,尾毛有三。會(huì)蛀蝕衣物、書籍。也稱為「壁魚」、「蠹蟲」、「蠹魚」、「衣魚」。
2.白帶魚的別名。參見「白帶魚」條。
《國語辭典》:白鰷(白鰷)  拼音:bái tiáo
動(dòng)物名。脊椎動(dòng)物亞門硬骨魚綱條鰭亞綱。產(chǎn)于淡水,大者約尺許長,形體狹長,背淡黑,微青,腹呈白色,鱗頗細(xì),好群游于水面。也稱為「白條」。
《國語辭典》:白魚粉(白魚粉)  拼音:bái yú fěn
以鱈魚、助宗鱈或鰈等原料制成的飼料。這些魚因肌肉中的脂質(zhì)和肉色素含量少,故肉質(zhì)呈淡色,所制成的魚粉呈淡黃褐色,貯藏期間不易變質(zhì)或變色。
《漢語大詞典》:曹白魚(曹白魚)
即鰳魚。也叫鲙魚、白鱗魚。
《漢語大詞典》:白魚登舟(白魚登舟)
見“ 白魚入舟 ”。
《國語辭典》:白魚入舟(白魚入舟)  拼音:bái yú rù zhōu
武王渡河,白魚跳上船的故事。典出《史記。卷四。周本紀(jì)》。后比喻用兵必勝的吉兆?!度龂?。卷二五。魏書。楊阜傳》:「武王白魚入舟,君臣變色?!?/div>
分類:裴骃馬融
《國語辭典》:白魚入舟(白魚入舟)  拼音:bái yú rù zhōu
武王渡河,白魚跳上船的故事。典出《史記。卷四。周本紀(jì)》。后比喻用兵必勝的吉兆。《三國志。卷二五。魏書。楊阜傳》:「武王白魚入舟,君臣變色。」
分類:裴骃馬融
《漢語大詞典》:白魚赤烏(白魚赤烏)
史記·周本紀(jì):“ 武王 渡 河 ,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 武王 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復(fù)于下,至于王屋,流為烏,其色赤,其聲魄云?!焙笏煲浴鞍佐~赤烏”為祥瑞之兆。 漢 王充 論衡·指瑞:“夫鳳麟之來,與白魚赤烏之至無以異也?!?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正緯:“白魚赤烏之符,黃金紫玉之瑞?!?/div>
分類:祥瑞
《漢語大詞典》:素魚(素魚)
(1).白魚。史記·周本紀(jì):“ 武王 渡 河 ,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 武王 俯取以祭。”后因以白魚或素魚為 周 朝興盛的祥瑞征兆。 漢 揚(yáng)雄 《劇秦美新》:“若夫白鳩丹烏,素魚斷蛇,方斯薎矣,受命甚易,格來甚勤?!?br />(2).即蟫。也稱蠹魚、衣魚。蛀蝕書籍衣物的小蟲。 唐 李白 《冬日歸舊山》詩:“拂牀蒼鼠走,倒篋素魚驚。” 王琦 注:“素魚,白魚也。即書篋中蠹魚。”
《漢語大詞典》:楚鮮(楚鮮)
白魚的別名。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水族·白魚:“《水族加恩簿》:‘楚鮮隱釜沉糟,價(jià)傾 淮 甸,宜授傾 淮 別駕?!矗褐^白魚也?!?/div>
分類:白魚
《漢語大詞典》:時(shí)里白(時(shí)裏白)
白魚的別稱。 太湖 白魚素稱魚中之冠,每年夏至后尤盛,稱“時(shí)里白”。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水族·白魚:“太白魚冠天下,梅后最盛,謂之時(shí)里白?!?/div>
《國語辭典》:流火  拼音:liú huǒ
1.流,星宿西沉。流火指心星。語出《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购蠼柚皋r(nóng)歷七月。
2.中醫(yī)上指發(fā)生于小腿部分的丹毒,多因濕火下流而引起。
3.風(fēng)痹的別名。參見「風(fēng)痹」條。
《漢語大詞典》:壁魚(壁魚)
衣服及書籍中的蠹蟲。又名白魚、衣魚、蟫魚、蛃魚、蠹魚。 唐 杜甫 《歸來》詩:“開門野鼠走,散帙壁魚乾?!?唐 姚合 《武功縣中作》詩之二三:“掃舍驚巢燕,尋方落壁魚?!眳㈤?明 李時(shí)珍 本草綱目·蟲三·衣魚。
《國語辭典》:烏魚(烏魚)  拼音:wū yú
動(dòng)物名。脊椎動(dòng)物亞門硬骨魚綱條鰭亞綱鯔形目。體形圓長,頭背略扁平,眼皮厚,體長三十至八十公分,多生于咸淡水交界的河口,亦可由人養(yǎng)殖。每年冬季洄游至臺(tái)灣南部西岸產(chǎn)卵,臺(tái)灣特產(chǎn)烏魚子即為此魚的卵巢。也稱為「烏頭」、「烏鱧」。
《漢語大詞典》:黃鲴魚(黃鯝魚)
一種生于江湖中的小魚,狀似白魚,而頭尾不昂,扁身細(xì)鱗,白色。白煮汁飲,可止胃寒泄瀉。也叫黃骨魚。見 明 李時(shí)珍 本草綱目·鱗三·黃鲴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