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白兔  拼音:bái tù
1.白色的兔子?!逗鬂h書。卷一。光武帝紀(jì)下》:「九月,日南徼外蠻夷獻(xiàn)白雉、白兔?!?br />2.月亮。相傳月中有白兔,故以白兔為月的代稱。唐。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詩:「此時(shí)瞻白兔,直欲數(shù)秋毫。」也稱為「玉兔」。
《漢語大詞典》:懷清(懷清)
秦始皇 以 巴 寡婦 清 為貞婦,為之筑 懷清臺(tái) 。后因以“懷清”比喻婦女貞潔。 清 趙翼 《貞女芮泰姑詩》:“那得閒依繡佛燈,課嚴(yán)菽乳日三升,市兒買得都稱嘆,片片懷清寡女冰?!眳⒁姟?懷清臺(tái) ”。
《漢語大詞典》:懷清臺(tái)(懷清臺(tái))
臺(tái)名。在今 四川省 長壽縣 南。 秦始皇 為 巴 寡婦 清 所筑。史記·貨殖列傳:“ 巴 寡婦 清 ,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shù)世,家亦不訾。 清 ,寡婦也,能守其業(yè),用財(cái)自衛(wèi),不見侵犯。 秦始皇 以為貞婦而客之,為筑 女懷清臺(tái) 。” 宋 王安石 《兼并》詩:“ 秦王 不知此,更筑 懷清臺(tái) ?!?明 湯顯祖 《紫釵記·節(jié)鎮(zhèn)宣恩》:“ 霍小玉 憐才誓死,有望夫石不語之心;破產(chǎn)回生,有 懷清臺(tái) 衛(wèi)足之智?!?/div>
《漢語大詞典》:秦封
指 秦始皇 巡游各地時(shí)給予山川、物類的封號(hào)。 清 吳偉業(yè) 《松化石》詩:“ 穀城 相遇處,肯復(fù)受 秦 封。” 靳榮藩 注引漢官儀:“ 秦始皇 上封 泰山 ,風(fēng)雨暴至,休於松下,因封其松為五大夫。”
《漢語大詞典》:回中
(1). 秦 宮名。故址在今 陜西 隴縣 西北。 秦始皇 二十七年出巡 隴西 、 北地 (今 寧夏 和 甘肅 東部),東歸時(shí)經(jīng)過此處。 漢文帝 十四年 匈奴 從 蕭關(guān) (今 寧夏 固原 東南)深入,燒毀此宮。 唐 李白 《宮中行樂》詩:“君王多樂事,何必向 回中 ?!?br />(2).古道路名。南起 汧水 河谷,北出 蕭關(guān) ,因途經(jīng) 回中 得名。為 關(guān)中平原 與 隴東高原 間的交通要道。 西漢 元封 四年 武帝 自 雍縣 (今 陜西 鳳翔 南)經(jīng) 回中道 ,北出 蕭關(guān) 。 東漢 建武 八年 來歙 由此攻取 隗囂 割據(jù)下的 略陽 (今 甘肅 秦安 東北)。 唐 盧照鄰 《上之回》詩:“ 回中 道路險(xiǎn), 蕭關(guān) 烽候多。”
《國語辭典》:焚書(焚書)  拼音:fén shū
燒燬書籍。《史記。卷一二一。儒林傳。伏生傳》:「秦時(shí)焚書,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
《國語辭典》:焚書坑儒(焚書坑儒)  拼音:fén shū kēng rú
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言儒生是古非今,反對批評朝政、法令,因此建議除了秦記、醫(yī)藥、卜筮、種樹等書外,一律燒毀,及談?wù)撛姇蛞怨欧墙裾呓哉D戮。次年,方士、儒生盧生等為始皇求不到仙藥,之后,盧生、侯生不滿始皇剛愎暴戾而逃亡,始皇大怒,于咸陽坑殺四百六十馀名儒生。見《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jì)》。
《國語辭典》:秦灰  拼音:qín huī
1.秦朝阿房宮被項(xiàng)羽焚燒成灰。唐。劉禹錫〈松滋渡望峽中〉詩:「夢渚草長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br />2.秦始皇焚書成灰。元。郝經(jīng) 秋興詩:「六經(jīng)依舊垂天地,千載秦灰散劫空?!?/div>
《漢語大詞典》:秦碑
指 秦始皇 所建的石碑。 唐 杜甫 《登兗州城樓》詩:“孤嶂 秦 碑在,荒城 魯 殿餘?!?宋 陸游 《出游》詩:“ 秦 碑 禹 窆風(fēng)煙外,一弔興亡萬古愁?!?/div>
《國語辭典》:稱制(稱制)  拼音:chēng zhì
行使天子的職權(quán)?!妒酚?。卷九。呂太后本紀(jì)》:「太后稱制,議欲立諸呂為王,問右丞相王陵?!埂逗鬂h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jì)》:「帝親稱制臨決,如孝宣甘露石渠故事,作白虎議奏。」
《漢語大詞典》:房陵
古地名。在今 湖北省 房縣 境內(nèi)。 秦始皇 曾徙 嫪?dú)?舍人四千余家及 呂不韋 、 趙王 遷 于此; 西漢 諸侯王有罪亦多徙于此; 唐 武則天 徙 中宗 于此; 宋太祖 徙 周恭帝 、 宋太宗 徙 秦王 廷美 于此。《淮南子·泰族訓(xùn)》:“ 趙王遷 流於 房陵 ,思故鄉(xiāng),作為山水之謳,聞?wù)吣粴屘??!眳㈤?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jì)要·湖廣五·鄖陽府》。
《漢語大詞典》:五松
(1). 秦始皇 登 泰山 ,避雨松樹下,因封為五大夫松。后人誤以為是五株松樹,故稱五松。 唐 李白 《奉錢二翁尋桃花源序》:“雖五松受職,草木有知,而萬象乖度,禮刑將弛。” 金 元好問 《送仲梁出山》詩:“五松平頭白日靜,千山萬山如亂云?!?span id="smmeuk2" class="book">《秦并六國平話》卷下:“ 始皇 等待霧開,見五松遮蓋車駕。 秦始皇 遂封為五大夫?!痹敗?五大夫 ”。
(2).山名。在今 安徽 銅陵縣 東南。 唐 詩人 李白 曾筑室居此。 唐 李白 《與南陵常贊府游五松山》詩:“我來五松下,置酒窮躋攀,徵古絶遺老,因名 五松山 。” 明 嘉靖 《銅陵縣志·地理志》:“ 五松山 ,在縣南四里,山舊有松,一本五枝,故名。 唐 李白 筑室于上,為 五松書院 ?!?/div>
《國語辭典》:五大夫  拼音:wǔ dà fū
1.授賞有功者的爵位。戰(zhàn)國時(shí)楚魏始設(shè),秦漢因之,為二十等爵的第九級?!稇?zhàn)國策。楚策一》:「楚杜赫說楚王以取趙。王且予之五大夫,而令私行。」?jié)h。晁錯(cuò)論貴粟疏〉:「今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復(fù)一人耳?!?br />2.秦始皇封泰山后,返京途中遇大風(fēng)雨,在松樹下休息,因而封此松為五大夫。見《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jì)》。后借指松樹。也稱為「大夫松」。
3.越王句踐的五大夫。為舌庸、苦成、大夫種、范蠡、皋如。
4.戰(zhàn)國時(shí)魏的五大夫。為吳起、西門豹、北門可、樂羊、李克。
《漢語大詞典》:驅(qū)石(驅(qū)石)
指神助 秦始皇 驅(qū)石造橋的典故。典出藝文類聚卷七九引 晉 伏琛 《三齊略記》:“ 始皇 作石橋,欲過海觀日出處,于時(shí)有神人,能驅(qū)石下海, 城陽 一山石,盡起立……云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盡流血,石莫不悉赤。” 唐 李白 《古風(fēng)》之四八:“逐日巡海右,驅(qū)石駕滄津?!?唐 杜甫 《陪李七司馬皂江山觀造竹橋》詩:“合歡卻笑千年事,驅(qū)石何時(shí)到東海?!?元 郝經(jīng) 《秋興》詩之三:“翩翩精衛(wèi)休填海,驅(qū)石 秦 人已斷鞭?!?/div>
《漢語大詞典》:秦坑
指 秦始皇 坑儒事。 唐 張說 《奉晚宴兩相及禮官麗正學(xué)士序》:“乃命學(xué)者繕落簡,緝遺編,纂 魯 壁之文章,綴 秦 坑之煨燼?!?前蜀 杜光庭 《蜀王仙都醮山詞》:“鳳札龍書,靡存于 魯 壁;虎符龜籙,難訪于 秦 坑?!?宋 周密 齊東野語·杭學(xué)游士聚散:“相與提攜,莫蹈 秦 坑之禍?!?明 沈德符 野獲編·督撫·海忠介撫江南:“然此后青衿日恣,動(dòng)以 秦 坑脅上官,至鄉(xiāng)紳則畏之為倀子?!?/div>
《國語辭典》:五大夫  拼音:wǔ dà fū
1.授賞有功者的爵位。戰(zhàn)國時(shí)楚魏始設(shè),秦漢因之,為二十等爵的第九級?!稇?zhàn)國策。楚策一》:「楚杜赫說楚王以取趙。王且予之五大夫,而令私行。」?jié)h。晁錯(cuò)論貴粟疏〉:「今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復(fù)一人耳?!?br />2.秦始皇封泰山后,返京途中遇大風(fēng)雨,在松樹下休息,因而封此松為五大夫。見《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jì)》。后借指松樹。也稱為「大夫松」。
3.越王句踐的五大夫。為舌庸、苦成、大夫種、范蠡、皋如。
4.戰(zhàn)國時(shí)魏的五大夫。為吳起、西門豹、北門可、樂羊、李克。
《國語辭典》:秦鏡(秦鏡)  拼音:qín jìng
傳說秦宮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能照見人的五臟六腑,鑒別人心邪正。見《西京雜記》卷三。后用以指明鏡,能分辨是非、善惡。唐。劉長卿 避地江東留別淮南使院諸公詩:「何辭向物開秦鏡,卻使他人得楚弓。」唐。元稹諭寶〉二首之二:「秦鏡無人拭,一片埋霧月?!?/div>
《國語辭典》:坑儒  拼音:kēng rú
活埋儒生。漢??装矅?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書經(jīng)序〉:「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