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危立
(1).端正地站著。表示戒懼。 宋 蘇軾 《次韻曾子開從駕》之二:“流落生還真一芥,周章危立近三槐?!?br />(2).聳立。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盤山》:“ 盤山 外骨而中膚,外骨故峭石危立,望之若劍戟熊虎之林?!?/div>
《漢語大詞典》:正服
(1).古代禮儀所規(guī)定的正式服裝。包括朝服、祭服、喪服。《論語·鄉(xiāng)黨》“紅紫不以為褻服” 何晏 集解引 三國 魏 王肅 曰:“褻服,私居服,非公會(huì)之服,皆不正。褻尚不衣,正服無所施?!?清 夏炘 學(xué)禮管釋·釋裼襲:“周禮朝祭正服皆曰服,如冕服、爵弁服、皮弁服、冠弁服。” 清 夏炘 學(xué)禮管釋·釋喪服義例:“蓋義服亦正服也,豈有臣為君之義斬而非正服者乎!”
(2).服正服。 清 夏炘 學(xué)禮管釋·釋三年之喪:“此以禮記諸篇證儀禮,而知三年之喪,正服二十五月,加禫二十七月也?!?郭沫若 《高漸離》第三幕:“ 秦始皇帝 冕旒正服,手?jǐn)y 胡亥 ,出現(xiàn)于窗口。”
(3).端正衣冠。 晉 裴頠 《女史箴》:“浴者振衣,沐者彈冠。人知正服,莫知行端?!?/div>
《國語辭典》:正顏(正顏)  拼音:zhèng yán
態(tài)度鄭重嚴(yán)肅?!冻蹩膛陌阁@奇》卷三二:「他有時(shí)含羞斂避,有時(shí)正顏拒卻?!?/div>
《漢語大詞典》:端勁(端勁)
(1).剛正不阿。新唐書·鄭薰傳:“ 薰 端勁,再知禮部舉,引寒俊,士類多之?!?br />(2).指字體端正有力。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后集·蘇子美》:“ 景祐 元年仲春, 子美 于 蜀 紋紙上楷寫,字極端勁可愛?!?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載酒亭:“此篆端勁古樸,無俗態(tài)。”
《國語辭典》:可周(可周)  拼音:kě zhōu
可以滿足。元。鄧學(xué)可〈端正好。撇罷了是和非套。滾繡毬〉曲:「千家飯,足可周;百結(jié)衣,不害羞?!?/div>
《漢語大詞典》:莊士(莊士)
端正之士;正人君子。新唐書·白居易傳贊:“纖艷不逞,非莊士雅人所為。” 宋 曾鞏 《上蔡學(xué)士書》:“伏惟執(zhí)士,莊士也?!?明 唐順之 《萬古齋公傳》:“為人方嚴(yán)剛峻,可望而知其為莊士。”
分類:端正
《漢語大詞典》:誠正(誠正)
謂心意真誠,思想端正。 明 謝肇浙 《五雜俎·事部一》:“ 宋 人硜硜守其所學(xué),必欲強(qiáng)人主以從己,若 哲 、 徽 、 寧 、 理 ,皆昏庸下愚之資,而嘵嘵以正心誠意強(qiáng)聒之。彼且不知心意為何物,誠正為何事,若數(shù)歲童蒙,即以《左》、《國》、 班 、 馬 讀之,安得不厭棄也?!?清 王筠 《菉友肊說》:“其人有格致之功,乃辨德之大小;有誠正之功,乃能不踰?!?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湯公:“帝君檢名曰:‘汝心誠正,宜復(fù)有生理?!?/div>
《漢語大詞典》:潔行(潔行)
(1).清白的操行。 漢 王充 論衡·刺孟:“ 伯夷 不食 周 粟,餓死於 首陽 之下,豈一食 周 粟而以污其潔行哉?” 清 姚瑩 《朝議大夫刑部郎中加四品銜從祖惜抱先生行狀》:“﹝先生﹞尤愛潔行潛志之士?!?br />(2).保持行為的清白端正。史記·魏公子列傳:“臣脩身潔行數(shù)十年,終不以監(jiān)門困故而受公子財(cái)。” 晉 葛洪 抱樸子·逸民:“今隱者潔行,蓬蓽之內(nèi),以詠先王之道。”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餓鬼:“﹝ 朱叟 ﹞操業(yè)不雅……而 朱 潔行為善,人始稍稍禮貌之?!?/div>
《漢語大詞典》:端操
(1).正直的操守。《文選·顏延年〈和謝監(jiān)靈運(yùn)〉》:“弱植慕端操,窘步懼先迷?!?劉良 注:“言少小立身,慕端直之操,急步隨之,??窒让云湔酪病!?br />(2).謂端正其操守。后漢書·列女傳贊:“端操有蹤,幽閑有容?!?李賢 注:“婦人之正其節(jié)操有蹤跡可紀(jì)者?!?唐 駱賓王 《在江南贈(zèng)宋五之問》詩:“懷德踐遺芳,端操慙謀己?!?/div>
《漢語大詞典》:斂態(tài)(斂態(tài))
端正容態(tài)。 唐 王琚 《美女篇》:“須臾破顏倏斂態(tài),一悲一喜併相宜。” 唐 權(quán)德輿 《雜興》詩之三:“含羞斂態(tài)勸君住,更奏新聲刮骨鹽?!?前蜀 魏承班 《菩薩蠻》詞:“翠翹云鬢,斂態(tài)彈金鳳。” 宋 孫光憲 《生查子》詞之三:“永巷寂無人,斂態(tài)愁堪絶?!?/div>
《漢語大詞典》:蚤正
謂先端正自己的行為,使合乎法度。蚤,通“ 早 ”。荀子·儒效:“ 仲尼 將為司寇, 沈猶氏 不敢朝飲其羊, 公慎氏 出其妻, 慎潰氏 踰境而徙, 魯 之粥牛馬者不豫賈,必蚤正以待之也?!?楊倞 注:“言 仲尼 必先正其身以待物,故得從化如此?!?/div>
《漢語大詞典》:和正
(1).形容樂音和平中正。禮記·樂記:“今夫古樂,進(jìn)旅退旅,和正以廣?!?鄭玄 注:“和正以廣,無姦聲也。”《藝文類聚》卷四四引 漢 李尤 《琴銘》:“條暢和正,樂而不淫?!?br />(2).和順端正。 漢 揚(yáng)雄 《太玄·釋》:“震於庭,和正俱亡也?!?范望 注:“以德懷近則近和,以威懾遠(yuǎn)則遠(yuǎn)正?!?/div>
《漢語大詞典》:端行
(1).謂直身而行。禮記·玉藻:“端行頤霤如矢。” 孔穎達(dá) 疏:“端行,謂直身而行也。”
(2).端正其行為。《韓詩外傳》卷七:“夫君子務(wù)學(xué)修身端行而須其時(shí)者也,子無惑焉?!?/div>
分類:端正直身
《漢語大詞典》:端稱(端稱)
端正合適。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四:“寺門東向,斜倚所踞之坪,不甚端稱。”
分類:端正合適
《漢語大詞典》:端恪
端正恭謹(jǐn)。舊唐書·張仲方傳:“夫人臣之翼戴元后者,端恪致治,孜孜夙夜,緝熙庶績,平章百揆?!?明 李東陽 《使難贈(zèng)喬太常希大》:“ 希大 志行端恪,足以有為?!?span id="y2gmg84" class="book">《明史·循吏傳·李驥》:“ 驥 持身端恪,晏居雖幾席必正?!?/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