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劉輿膩

相關人物
劉輿


《晉書》卷六十二《劉琨傳》附《劉輿傳》
「劉與字慶孫??±视胁啪?,與琨并尚書郎弈之甥,名著當時。」「東海王越、范陽王虓之舉兵也,以輿為潁川太守。及河間王颙檄劉喬討虓于許昌,矯詔曰:『潁川太守劉輿迫脅范陽王虓,距逆詔命,多樹私黨。』」「虓之敗,輿與之俱奔河北。虓既鎮(zhèn)鄴,以輿為征虜將軍、魏郡太守。虓薨,東海王越將召之,或曰:『輿猶膩也,近則?人?!患爸?,越疑而御之?!?/span>

例句

物近劉輿招垢膩,風經庾亮污塵埃。 韓偓 驛步(癸酉年在南安縣)

典故
平輿

相關人物
許劭


《后漢書》卷六十八《許劭傳》
「許劭字子將,汝南平輿人也。少峻名節(jié),好人倫,多所賞識?!埂港颗c靖俱有高名,好共覈論鄉(xiāng)黨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故汝南俗有『月旦評』焉。」「兄虔亦知名,汝南人稱平輿淵有二龍焉?!?/span>

例句

伯仲盡時賢,平輿與潁川。 權德輿 奉和館張閣老以許陳二閣長愛弟俱為尚書郎伯仲同時列在南北省會于左掖因而有詠

月旦繼平輿,風流仕石渠。 權德輿 送許著作分司東都

典故
陶武威

相關人物
陶侃
 
陶輿


《晉書》卷六十六《陶侃傳》附《陶輿傳》
臻弟輿,果烈善戰(zhàn),以功累遷武威將軍?!允敲繎?zhàn)輒克,賊望見輿軍,相謂曰:「避陶武威?!篃o敢當者。

例句

上客鐘大理,主人陶武威。 韓翃 送盧大理趙侍御祭東岳兼寄孟兗州

典故
相關人物
周景
 
陳蕃


《太平御覽》卷二六三
謝承《后漢書》曰:「周景為豫州,辟陳蕃為別駕。不就。景題別駕輿曰:「陳仲舉座也?!共粡透?。蕃惶懼,起視職。

例句

輟史空三署,題輿佐一方。 張諤 送李著作倅杭州

名參漢望苑,職述景題輿。 杜甫 寄李十四員外布十二韻

國為休徵選,輿因仲舉題。 盧藏用 錢許州宋司馬赴任

不駐秦京陌,還題蜀郡輿。 蘇颋 慈恩寺二日半寓言

稍發(fā)仙人履,將題別駕輿。 蘇颋 錢荊州崔司馬

君非仲舉才,誰是題輿者。 馬懷素 錢許州宋司馬赴任

典故
孝經在手

相關人物
庾子輿


《南史》卷五十六《庾域傳》附《庾子輿傳》
「子輿字孝卿,幼而歧嶷。五歲讀孝經,手不釋卷?;蛟唬骸捍藭木洳欢?,何用自苦?』答曰:『孝,德之本,何謂不多?!弧?/span>

例句

群書萬卷常暗誦,孝經一通看在手。 杜甫 可嘆

典故
參考典故
懸車


東漢·王充《論衡》卷三十《自紀》
章和二年,罷州家居。年漸七十,時可懸輿。

例句

張何舊寮寀,相勉在懸輿。 李德裕 憶平泉山居贈沈吏部一首

我未及懸輿,今猶佩朝紱。 李德裕 懷山居邀松陽子同作

典故
一輿一臣臺

相關人物
楚王


《春秋左傳正義》卷四十四〈昭公·傳七年〉~758~
楚子之為令尹也。為王旌以田。芊尹無宇斷之。曰。一國兩君。其誰堪之。及即位。為章華之宮。納亡人以實之。無宇之閽入焉。無宇執(zhí)之。有司弗與。曰。執(zhí)人于王宮。其罪大矣。執(zhí)而謁諸王。王將飲酒。無宇辭曰。天子經略。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內。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誰非君臣。故詩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輿。輿臣隸。隸臣僚。僚臣仆。仆臣臺。馬有圉。牛有牧。以待百事。
典故
幼輿高志

相關人物
謝鯤


《晉書》卷四十九〈謝鯤列傳〉~377~
謝鯤字幼輿,陳國陽夏人也。祖纘,典農中郎將。父衡,以儒素顯,仕至國子祭酒。鯤少知名,通簡有高識,不修威儀,好老易,能歌善鼓琴,王衍、嵇紹并奇之。左將軍王敦引為長史,以討杜韜功封咸亭侯。母憂去職,服闋,遷敦大將軍長史?!赜胁怀贾?,顯于朝野。鯤知不可以道匡弼,乃優(yōu)游寄遇,不屑政事,從容諷議,卒歲而已。每與畢卓、王尼、阮放、羊曼、桓彝、阮孚等縱酒,敦以其名高,雅相賓禮。嘗使至都,明帝在東宮見之,甚相親重。問曰:「論者以君方庾亮,自謂何如?」答曰:「端委廟堂,使百僚準則,鯤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謂過之?!箿貚L謂鯤子尚曰:「尊大君豈惟識量淹遠,至于神鑒沈深,雖諸葛瑾之喻孫權不過也。」
典故
輿奉潘慈

相關人物
傅祗


《晉書》卷四十七〈傅玄列傳·(咸從父弟)傅祗〉~332~
尋遷太子少傅,上章遜位還第。及成都王穎為太傅,復以祗為少傅,加侍中。懷帝即位,遷光祿大夫、侍中,未拜,加右仆射、中書監(jiān)。時太傅東海王越輔政,祗既居端右,每宣君臣謙光之道,由此上下雍穆。祗明達國體,朝廷制度多所經綜。歷左光祿、開府,行太子太傅,侍中如故。疾篤遜位,不許。遷司徒,以足疾,詔版輿上殿,不拜。
《昭明文選》卷十六〈賦辛·志下·閑居賦〉~705~
于是凜秋暑退,熙春寒往。微雨新晴,六合清朗。太夫人乃御版輿,升輕軒,遠覽王畿,近周家園。唐·李善注:「版輿,車名。傅暢《晉諸公贊》曰:『傅祗以足疾,版輿上殿?!话孑?,一名步輿。周遷《輿服雜事記》曰:『步輿方四尺,素木為之,以皮為襻,?之,自天子至庶人通得乘之?!弧?/span>
典故
輿人歌
 
相關人物
岑熙


《后漢書》卷十七《岑彭傳》附《岑熙傳》
「少為侍中、虎賁中郎將,朝廷多稱其能。遷魏郡太守,招聘隱逸,與參政事,無為而化。視事二年,輿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賊,岑君遏之。狗吠不驚,足下生氂。含哺鼓腹,焉知兇災?我喜我生,獨丁斯時。美矣岑君,于戲休茲!』」唐·李賢注:「枳棘多榛梗,以喻寇盜充斥也?!?/span>

例句

頌德有輿人,薦賢逢八使。 劉長卿 送薛據宰涉縣

獨有輿人歌,隔云聲諠聒。 獨孤及 代書寄上李廣州

當使仁風動,遙聽輿頌諠。 獨孤及 送馬鄭州

典故

《昭明文選》卷三〈賦乙·京都中·東京賦〉~09~
發(fā)京倉,散禁財。賚皇寮,逮輿臺。三國吳·薛綜注:「言天子散發(fā)禁庫之財,無問貴賤,皆賜及之?!?/span>
典故
元規(guī)端委,幼輿邱壑
 
元規(guī)端委,幼輿丘壑

相關人物
司馬紹(晉明帝)
 
謝鯤
 
庾亮


《世說新語箋疏》中卷下〈品藻〉~53~
明帝問謝鯤:「君自謂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廟堂,使百僚準則,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謂過之。」南朝梁·劉孝標注引《晉陽秋》曰:「鯤隨王敦下,入朝,見太子于東宮,語及夕,太子從容問鯤曰:『論者以君方庾亮,自謂孰愈?』對曰:『宗廟之美,百官之富,臣不如亮。縱意丘壑,自謂過之?!弧?/span>
典故
相關人物
孟子


《孟子》卷十四《盡心下》
梓匠輪輿之工,能與人規(guī)矩法度,而不能使人之巧。

例句

木知就規(guī)矩,在梓匠輪輿。人之能為人,由腹有詩書。 韓愈 符讀書城南

《國語辭典》:籃輿(籃輿)  拼音:lán yú
竹轎?!端螘>砭湃?。隱逸傳。陶潛傳》:「潛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輿籃輿?!顾?。高翥 曉出黃山詩:「曉上籃輿出寶坊,野塘山路盡春光。」也作「藍輿」。
《國語辭典》:肩輿(肩輿)  拼音:jiān yú
轎子。箱形,內可坐人,架上竹桿,可使人以肩抬著行走,為古時陸上的一種交通工具。唐。白居易東歸〉詩:「翩翩平肩輿,中有醉老夫?!埂毒劳ㄑ?。卷三。王安石三難蘇學士》:「荊公肩輿中舉手道:『午后老夫有一飯?!弧挂沧鳌讣巛洝埂?/div>
《漢語大詞典》:題輿(題輿)
東漢 周景 任 豫州 刺史時,嘗辟 陳蕃 (字 仲舉 )為別駕。 蕃 辭不就。 景 題別駕輿曰:“ 陳仲舉 座也?!辈粡透?。 蕃 惶懼,起視職。事見太平御覽卷二六三引 三國 吳 謝承 后漢書。后遂用作典故,以“題輿”謂景仰賢達,望其出仕。 唐 楊炯 《從甥梁錡墓志銘》:“ 桓溫 之徵 謝奕 ,暫為司馬之官; 周景 之禮 陳蕃 ,仍降題輿之命?!?唐 杜甫 《寄李十四員外布十二韻》:“名參 漢 望苑,職述 景 題輿?!?宋 司馬光 《送王彥臣同年通判亳州》詩:“圣主憐耆舊,題輿得吏師?!?/div>
《漢語大詞典》:懸輿(懸輿)
(1).謂辭官家居。 漢 王充 論衡·自紀:“ 章和 二年,罷州家居,年漸七十,時可懸輿?!?明 何景明 《平埧城南村》詩之一:“懸輿當何時,可使志愿畢。”
(2).指致仕之年。即七十歲。 唐 張說 《唐故左庶子贍幽州都督元府君墓志銘》:“家無長物,士伏其清,年過懸輿,人傷其夭?!?span id="xsuaag3" class="book">《舊唐書·裴度傳》:“ 度 以年及懸輿,不復以出處為意?!眳⒁姟?懸車 ”。
《漢語大詞典》:懸車(懸車)
(1).形容險阻。 唐 杜甫 《提封》詩:“借問懸車守,何如儉德臨?!?仇兆鰲 注:“即所謂在德不在險?!眳⒁姟?懸車束馬 ”。
(2).古代記時的名稱。指黃昏前一段時間。《淮南子·天文訓》作“縣車”。 三國 魏 繆襲《挽歌詩》:“白日入 虞淵 ,懸車息駟馬?!?明 何景明 《古冢賦》:“哀懸車之莫察兮,怨脩夜之不晨?!?br />(3).致仕。古人一般至七十歲辭官家居,廢車不用,故云。 漢 班固 《白虎通·致仕》:“臣年七十懸車致仕者,臣以執(zhí)事趨走為職,七十陽道極,耳目不聰明,跂踦之屬,是以退老去避賢者……懸車,示不用也?!?span id="jos8dvo" class="book">《舊唐書·李百藥傳》:“及懸車告老,怡然自得。” 清 方文 《蕭先生六十》詩:“華簪曾佐大長秋,六十懸車未白頭?!?br />(4).借指七十歲。周書·韋孝寬傳:“ 孝寬 每以年迫懸車,屢請致仕。”
(5).指隱居不仕。后漢書·陳寔傳:“時三公每缺,議者歸之,累見徵命,遂不起,閉門懸車,棲遲養(yǎng)老。” 清 施閏章 《送孫豹人舍人歸揚州序》:“士不充詘於富貴,不隕穫於貧賤,雖有蒲輪之徵,不改懸車之素,可謂皭然無忝處士者也?!?/div>
《漢語大詞典》:輿頌(輿頌)
民眾的議論。《隋書·煬帝紀上》:“聽採輿頌,謀及庶民,故能審政刑之得失。” 唐 獨孤及 《送馬鄭州詩》:“當使仁風動,遙聽輿頌諠。” 清 丘逢甲 《贈沉絜齋觀察世丈》詩之一:“身符輿頌民懷德,家室楹書帝念忠?!?/div>
分類:民眾議論
《國語辭典》:輿臺(輿臺)  拼音:yú tái
古代將人的階級分為十等,輿是第六等,臺是第十等。故以輿臺指服賤役、地位低微的人。《文選。張協(xié)。七命》:「樵夫恥危冠之飾,輿臺笑短后之服。」《宋書。卷三○。五行志一》:「晉末皆冠小冠,而衣裳博大,風流相仿,輿臺成俗?!挂卜Q為「輿皂」。
《國語辭典》:梓匠輪輿(梓匠輪輿)  拼音:zǐ jiàng lún yú
制造木器、房屋的木工,和制造車輪、馬車的車工?!睹献?。盡心下》:「梓匠輪輿,能與人規(guī)矩,不能使人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