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22詞典 1分類詞匯 121
《漢語大詞典》:徵神
1.謂人的神態(tài)、表情等反映其內(nèi)心世界。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九征:“夫色見於貌,所謂徵神?!?劉昞 注:“貌色徐疾為神之徵驗?!?br />2.謂通過觀察人的外貌、言行等鑒定人物。 南朝 梁 蕭統(tǒng) 《詠山濤王戎詩》之二:“徵神歸鑒景,晦行屬聚財?!?/div>
《國語辭典》:鬼臉(鬼臉)  拼音:guǐ liǎn
1.指故意裝扮出的丑陋或詼諧的面貌。如:「別扮鬼臉嚇人。」
2.假面具。《醒世恒言。卷八。喬太守亂點(diǎn)鴛鴦譜》:「老忘八!羞也不羞!待我送個鬼臉兒與你戴了見人?!?/div>
《漢語大詞典》:意制(意製)
亦作“ 意制 ”。
(1).制作;創(chuàng)制。《宋書·謝靈運(yùn)傳論》:“是以一世之士,各相慕習(xí),原其飈流所始,莫不同祖風(fēng)、騷。徒以賞好異情,故意製相詭?!?宋 程大昌 演繁露·謎:“古無謎字,若其意制,即 伍舉 、 東方朔 謂之隱者是也?!?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jīng)籍會通二:“《通考》既該且覈,規(guī)模意制,足稱完書?!?br />(2).做作。故意做出的某種表情、腔調(diào)。南史·張融傳:“至 融 風(fēng)止詭越,坐常危膝,行則曳步,翹身仰首,意制甚多。見者驚異,聚觀成市,而 融 了無愧色。”
見“ 意製 ”。
《漢語大詞典》:形語(形語)
用表情手勢代替言語來達(dá)意。 宋 蘇軾 《怪石供》:“海外有形語之國,口不能言,而相喻以形。其以形語也捷於口?!?/div>
《漢語大詞典》:樣兒(樣兒)
(1).樣子。謂可供人模仿的式樣或效法的標(biāo)準(zhǔn)。《金瓶梅詞話》第十六回:“明日你拿個樣兒來,我替你做雙好鞋兒穿?!?span id="h1npq0l"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就勉勉強(qiáng)強(qiáng)的摳搜些出來,這個局面,可就不像樣兒了?!?br />(2).指人的神態(tài)、表情。 老舍 《二馬》第五段三:“ 馬威 皺著眉,板著臉,眼睛里一點(diǎn)溫和的樣兒也沒有?!?br />(3).猶規(guī)矩。紅樓夢第十九回:“只從我出去了不大進(jìn)來,你們越發(fā)沒了樣兒了;別的嬤嬤越不敢説你們了?!?/div>
《國語辭典》:臉色(臉色)  拼音:liǎn sè
1.氣色。如:「你今天臉色不太好,是不是昨晚沒睡好?」《官場現(xiàn)形記》卷二一:「三個月下來,煙癮居然擋住,但是臉色發(fā)青,好像病過一場似的?!?br />2.臉上的神情。如:「她始終沒給我好臉色看。」《孽?;ā返谝灰换兀骸戈柌裁恿巳胄渲?,頓時臉色大變,現(xiàn)出失張失智的樣兒?!?/div>
《國語辭典》:發(fā)科(發(fā)科)  拼音:fā kē
1.在戲劇表演中,裝出某種情態(tài)以引起觀眾注意。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二。連枝秀》:「發(fā)科打諢,不離機(jī)鋒?!乖?。岳伯川《鐵拐李》第四折:「(正末做勸跌倒科云)張千,我須有些腐。(張千發(fā)科云)你可不早說與我!」
2.做出某種動作,或特指裝出一些使人發(fā)笑的姿態(tài)?!端疂G傳》第二一回:「老娘一雙眼卻似琉璃葫蘆兒一般。卻才見押司努嘴過來,叫你發(fā)科?!埂都t樓夢》第五三回:「那文豹便發(fā)科諢道:『你賭氣去了……待我騎了這馬,趕進(jìn)去討些果子吃是要緊的?!徽f畢,引的賈母等都笑了?!?br />3.考中科舉考試?!冻蹩膛陌阁@奇》卷一:「生來有福分的,隨他文學(xué)低淺,也會發(fā)科發(fā)甲。」
《漢語大詞典》:佞色
諂媚的表情。 宋 宋祁 宋景文筆記·雜說:“佞色不能悅 堯 目,忠言不能入 桀 耳?!?明 李東陽 《明故兵部武選員外郎郭君墓表》:“ 郭君 平居議論洶洶,無諂辭佞色?!?/div>
分類:諂媚表情
《漢語大詞典》:諂容(諂容)
諂媚的表情。 宋 王禹偁 《待漏院記》:“三時告災(zāi),上有憂色,搆巧詞以悅之。羣吏弄法,君聞怨言,進(jìn)諂容以媚之?!?/div>
分類:諂媚表情
《國語辭典》:嘴臉(嘴臉)  拼音:zuǐ liǎn
1.面貌、模樣?!段饔斡洝返诰湃兀骸改求A丞看見嘴臉丑陋,暗自心驚,不知是人是鬼?!埂都t樓夢》第六回:「但只你我這樣個嘴臉,怎么好到他門上去的。」
2.面子。《西游記》第三一回:「既受了師父趕逐,卻有甚么嘴臉,又來見人。」《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長安》:「我當(dāng)初出長安別親眷之日,送什么感懷詩,分明與他告絕了,如今還有甚嘴臉好去干求他?」
3.臉色、態(tài)度?!段饔斡洝返诹嘶兀骸溉甑纫娝?,須要行個大禮,叫他聲『孫老爺』,他就招架了。不然啊,他就變了嘴臉,這事卻弄不成也。」《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二一回:「但是他自從到省以來,署院一直沒有給他好嘴臉,差使更不消說得。」
《漢語大詞典》:鼻笑
譏嘲或鄙視的表情。 宋 朱熹 《答李誠之書》:“又其后深詆 李 趙 諸公,誣謗已基,故讀者往往心非而鼻笑之。”
《漢語大詞典》:愚色
愚戇的表情。六韜·發(fā)啟:“鷙鳥將擊,卑飛歛翼;猛獸將搏,弭耳俯伏;圣人將動,必有愚色?!?/div>
分類:愚戇表情
《漢語大詞典》:頤氣(頤氣)
謂下巴的動向和面部的表情。猶意旨。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廚娘:“及期,廚孃至,從者以百十計。己則珠圍翠繞,高座指揮。諸人奔走刀砧,悉仰頤氣?!?/div>
《漢語大詞典》:戲色(戲色)
嬉笑輕侮的表情。禮記·少儀:“不窺密,不旁狎,不道舊故,不戲色?!?孔希旦 集解:“戲色,謂嬉笑悔慢之容?!?/div>
《國語辭典》:假裝(假裝)  拼音:jiǎ zhuāng
故意表現(xiàn)出某種動作、表情或情況來掩飾真相。《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賽兒又冷看一看,別轉(zhuǎn)頭暗笑。何道就假裝個要吐的模樣,把手拴著肚子,似疼的要不得光景?!埂都t樓夢》第九回:「秦鐘趁此和香憐擠眉弄眼,遞暗號兒,二人假裝出小恭,走到后院說私己話?!?/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