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23詞典 8分類詞匯 415
共423,分29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倡樂
做功
觀戲
妙戲
作秀
中幡
沙書
起霸
看臺
車戲
出彩
太平鼓
演戲
臥魚
馬解
《漢語大詞典》:倡樂(倡樂)
倡優(yōu)的歌舞雜戲表演。六韜·上賢:“臣有大作宮室池榭、游觀倡樂者,傷王之德?!?span id="0knfsan" class="book">《史記·呂不韋列傳》:“﹝ 呂不韋 ﹞乃私求大陰人 嫪?dú)?以為舍人,時縱倡樂,使 毐 以其陰關(guān)桐輪而行。”新唐書·郭英乂傳:“日無慮萬費(fèi),以貲倡樂,未嘗問民間事?!?span id="xg7jxmb" class="book">《東周列國志》第一○四回:“ 秦 俗:農(nóng)事畢,國中縱倡樂三日,以節(jié)民勞?!?/div>
《漢語大詞典》:做功
(1).戲曲表演中的動作和表情。如:她做功大方穩(wěn)重,眼神尤佳。
(2).物理學(xué)稱用力使物體朝和作用力相同的方向運(yùn)動為做功。
《漢語大詞典》:觀戲(觀戲)
(1).觀看雜技、戲曲等的表演。晉書·王戎傳:“﹝ 戎 ﹞年六七歲,於 宣武場 觀戲,猛獸在檻中虓吼震地,眾皆奔走, 戎 獨(dú)立不動,神色自若?!?span id="rkrfm1r" class="book">《金瓶梅詞話》第六三回:“堂客便在靈前,圍著圍屏,垂簾放桌席,往外觀戲。”
(2).觀看下棋。宋書·徐羨之傳:“﹝ 徐羨之 ﹞沉密寡言,不以憂喜見色。頗工弈棊,觀戲常若未解,當(dāng)世倍以此推之。”
《漢語大詞典》:妙戲(妙戲)
美妙的表演。 漢 張衡 《西京賦》:“臨迥望之廣場,程角觝之妙戲?!?宋 楊萬里 《正月五日送伴借官侍宴集英殿十口號》之九:“廣場妙戲鬭程材,纔得天顏一笑開?!?/div>
分類:美妙表演
《國語辭典》:作秀  拼音:zuò xiù
1.秀為英語show的音譯。意指表演、演出。作秀指演藝人員登臺表演。如:「這位影視紅星在南部作秀期間,場場爆滿?!?br />2.在公開場合亮相,企圖引起注意或出風(fēng)頭。如:「有些政治人物特意嘩眾取寵,處處作秀,以博取高知名度?!?/div>
《漢語大詞典》:中幡
雜技節(jié)目之一。表演時,舞弄頂上有幡的高大旗桿。
《漢語大詞典》:沙書(沙書)
一種技藝表演。其法,用手撮細(xì)沙或石粉揮灑成字。能表現(xiàn)出一定的風(fēng)格、工力者為佳。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元宵:“其餘賣藥、賣卦、沙書、地謎,奇巧百端,日新耳目。” 宋 周密 武林舊事·諸色伎藝人:“沙書: 余道 、 姚遇仙 、 李三郎 。”
《漢語大詞典》:起霸
亦作“ 起覇 ”。
(1).起而稱霸。晉書·天文志中:“一曰,赤彗分為昭明,昭明滅光,以為起霸起德之徵,所起國兵多變。” 唐 楊炯 《從弟去盈墓志銘》:“黃烏流而白魚躍,有 周武 之興王;彤弓一而旅矢千,有 晉文 之起覇?!?br />(2).戲曲表演中程式之一。即武將上陣前所做的整盔、束甲等一套舞蹈動作。據(jù)說始用于 明 代傳奇《千金記·起霸》。京劇《霸王遇虞姬》第一場:“ 司馬欣 、 董翳 、 李由 、 孫勝 、 章平 、 周熊 、 王離 、 韓章 上,起霸?!本﹦?span id="p4vfh5i" class="book">《取南郡》第六場:“ 牛金 上,起霸?!?靳以 《下場》:“前臺正在演著另一個場面,許多人在高興地喝著采,方才的那一點(diǎn)驚恐已經(jīng)沒有了,鑒賞著邊式的‘起霸’?!?/div>
《國語辭典》:看臺(看臺)  拼音:kàn tái
在表演、競賽等場地周圍設(shè)置的觀眾席。如:「在奧運(yùn)會的看臺上,許多人揮舞著國旗,為自己國家的選手加油!」
《漢語大詞典》:車戲(車戲)
在車上表演雜技。語本史記·萬石張叔列傳:“ 建陵侯 衛(wèi)綰 者, 代 大陵 人也。 綰 以戲車為郎,事 文帝 。” 唐 劉禹錫 《詠史》之二:“ 賈生 明王道, 衛(wèi)綰 工車戲。同遇 漢文 時,何人居貴位!”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東坡三》:“《隱居詩話》云:‘…… 衛(wèi)綰 以車戲事 文帝 為郎,及 景帝 立,稍見親用?!?/div>
《國語辭典》:出彩  拼音:chū cǎi
指戲曲表演中用涂上紅色的辦法表示殺傷或流血。也指受傷出血。《兒女英雄傳》第六回:「那時三兒在旁邊正呆呆的望著公子的胸脯子,要看這回刀尖出彩。」
《國語辭典》:太平鼓  拼音:tài píng gǔ
1.樂器名。滿、蒙、漢打擊樂器,也稱為「單鼓」、「羊皮鼓」。用鐵為框,蒙以獸皮,鼓面略呈團(tuán)扇形,底下有數(shù)枚小鐵環(huán),有的鼓面畫有人物花草,鼓框襯以絨球或花生穗。舊時常用于春節(jié)時,或祭祀、跳神等活動,以祈太平,故名。唐代已有,宋代稱為「打斷」。
2.流行于北京、河北、東北、陜西、寧夏等地,表演時左手持鼓柄,右手執(zhí)鼓鞭,敲擊鼓面,并同時震動鐵環(huán)作響,一面舞蹈或演唱,各地跳法不同。此種表演形式,也稱為「太平鼓」、「太平鼓舞」。
《國語辭典》:演戲(演戲)  拼音:yǎn xì
1.表演戲劇。《水滸傳》第一○二回:「今春二月,東村賽神會,搭臺演戲?!挂沧鳌秆輨 埂?br />2.裝模作樣,用以欺瞞他人或取得信任。如:「看他裝得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可是真會演戲!你千萬不要被騙?!?/div>
《國語辭典》:臥魚(臥魚)  拼音:wò yú
一種中國舞蹈動作。以右背部貼地作橫臥狀,形如魚臥。分正、反臥魚二式,要領(lǐng)一致,動作姿勢相反。也作「臥云」。
《漢語大詞典》:馬解(馬解)
指騎馬表演各種技藝。《花月痕》第四六回:“那 包起 、 如心 戀的女人,你道是誰,原來就是那年 秋華堂 搬馬解的 柳青 、 胭脂 ?!?胡樸安 《中華全國風(fēng)俗志·新疆烏魯木齊風(fēng)俗記》:“塞外豐盈,鬻技者麕至。畿南馬解婦女,亦有萬里聞風(fēng)而至者?!眳⒁姟?跑馬賣解 ”。
《國語辭典》:跑馬賣解(跑馬賣解)  拼音:pǎo mǎ mài xiè
舊時騎著馬表演各種技藝。《俗語考原。跑馬賣解引時筆記》:「一人執(zhí)旗引于前,二人馳馬繼出呈藝,馬上或上或下,或左或右,騰躍蹻捷,人馬相得,明代以此習(xí)武,于五月五日行之?!挂沧鳌概荞R解」、「跑馬走解」、「跑解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