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宋嘉興華亭人,字觀夫,號節(jié)齋。度宗咸淳間對策言時事剴切,主司畏賈似道,不使登第,補太學生。宋亡不仕。元侍御史程巨夫奉詔搜訪遺賢,以國光薦,乃杜門稱疾,堅辭不赴,隱居終身。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臺州臨海人,字叔寶,號達觀。度宗咸淳四年進士。授國子博士。恭帝德祐元年,權(quán)知本州事。元兵南下,與兵部侍郎陳仁玉集民堅守,城陷投泮水自盡。全宋詩
王玨,字叔寶,號達觀,仙居(今屬浙江)人。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進士。恭宗德祐初權(quán)知臺州,與兵部侍郎陳仁玉堅壁抗元。城陷,赴泮水死。事見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六五、光緒《仙居志》卷一四。全宋文·卷八三二五
王玨,字叔寶,臺州仙居(今浙江仙居)人。咸淳四年進士。德祐初以太學博士權(quán)知臺州。元兵脅太后詔臺州降,玨與僚屬增陴浚隍,堅壁以守。城陷,赴泮水以死。見《宋季忠義錄》卷八,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一五、一六五,《宋元學案補遺別附》卷二。
人物簡介
【生卒】:1265—1340 【介紹】: 元慶元鄞縣人,字處靜,一字景詢、景荀。讀書強記,為詩文不起草。英宗至治間領(lǐng)鄉(xiāng)薦,授常熟州學教授,除沅江縣主簿,攝尉事。后以丹陽尹致仕。甬上耆舊詩·卷三
一名燾,字景旬,一字處靜。少讀書強記,為詩文多不具草。至治癸亥舉于鄉(xiāng),官沄江主簿,有治名,引年授知丹陽縣,致仕。所著有學箕集三卷。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元明間太平府當涂人,字伯羽,號云觀。治《尚書》,旁通諸經(jīng)。元時以南人受排斥,延祐間中舉人,薦授書院山長。朱元璋渡江,偕門人陶安出迎,授太平知府。以疾卒于官,年八十余。有《橄欖集》。
人物簡介
【介紹】: 元唐兀人,居新州,字志能。泰定四年進士。由戶部主事出知歸德府。鞫獄明敏。民有銜冤不直者,雖數(shù)十年前事,亦千里來訴。皆立為剖決明白。升都水監(jiān)。全粵詩·卷五一
觀音奴,字志能。唐兀人氏,居新州(今新興縣)。元泰定帝泰定四年(一三二七)右榜進士。任戶部主事,轉(zhuǎn)知歸德府。元文宗天歷間官廣東廉訪僉事。后升都水監(jiān)官,致仕歸。卒年六十九。事見清顧嗣立、席世臣編《元詩選癸集·丙集》。詩三首。維基
觀音奴,中國元朝末年唐兀氏,字志能。觀音奴居新州(今廣東省新興縣)。登泰定四年(1327年)中進士第。由戶部主事,轉(zhuǎn)任知歸德府。為官廉明剛斷,斷事有方。百姓有銜冤數(shù)十年的,也從千里之外奔走來告,觀音奴立刻依法判決。彰德富商任甲,抵達睢陽,毛驢死了,要郤乙剖開毛驢,任甲怒毆郤乙,過了一夜郤乙死了。郤乙有妻王氏、妾孫氏,孫氏向官府上訴,官吏納任甲賄賂,說郤乙非傷而死,反抵賴孫氏有罪,將她下獄。王氏前來訴冤,觀音奴于是解除孫氏的枷鎖放她獄,對府中胥吏說:“我寫祝文準備香幣,你替我把郤乙的事情祈禱告知城隍神,令神靈向我顯示?!庇蓄£栃±簦矃㈩A郤乙之事,害怕觀音奴嚴明,也害怕城隍顯神,于是帶著任甲賄賂的鈔幣自首說:“郤乙實是受傷而死,任甲上下賄賂隱瞞真相,我得賄賂,敢以自首?!庇谑菤w罪任甲而釋放孫氏。寧陵豪民楊甲,早想要占有王乙的三頃田,而不能得。這時王乙因饑荒攜其妻到淮南就食,王乙得病而死,其妻回還,田地被楊甲所據(jù)。王妻上訴官府,楊甲行賄,假造文憑,說:“王乙在世時已售賣于我。”觀音奴令王妻帶著楊甲,去崔府君神祠對質(zhì)。楊甲害怕神靈,先用羊酒囑咐巫師不要讓神泄露其事,二人對質(zhì)時,果然沒有神示。觀音奴懷疑之,召巫師詰問,巫師吐露實情:“楊甲以羊酒請求我對神說:‘我確實占據(jù)王乙的田地,希望神靈不要泄露?!庇^音奴訊問得其實情,將楊甲治罪,歸其田給王氏,撤銷神祠。亳州蝗災(zāi),觀音奴因事至亳州,百姓告訴他災(zāi)情,他取蝗向天祝告,以水研碎飲下。后升為都水監(jiān)官。
人物簡介
【介紹】: 元吉安吉水人,初名子尚,字觀我,后改字伯中。文宗天歷、至順間兩領(lǐng)鄉(xiāng)舉,為吳澄所重。奉詔預修遼金元三史,上書萬言,不省。歸建東山書院,從學者眾。嘗作《萬分歷》。博學,尤邃于《易》。有《周易疑義通釋》、《儒家博要》、《天文星歷》等。
人物簡介
【介紹】: 元明間滁州清流人,字光伯。順帝至正三年進士,官廷尉。剛方正直,不阿權(quán)貴,讞訣多所平反。元末徐達兵入城,被執(zhí)不屈,羈京八載。明初釋歸田里。
人物簡介
【介紹】: 元婺州東陽人,徙金華,字直夫,一字用賓,號屏巖。性通敏,涉覽經(jīng)史。少游太學。薦授婺州路儒學教授。元初,婺有學校,自觀光始。調(diào)紹興路平準行用庫大使,以母老辭。有《屏巖小稿》。
人物簡介
【介紹】: 元人。字觀吾,號上陽子。年四十始從趙友欽學道,講神仙煉養(yǎng)之術(shù)。其說以金丹之道,當以《陰符》、《道德》為祖,《金碧》、《參同》次之。又稱丹書多不可信。有《周易參同契分章注》和《金丹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