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94—1050 【介紹】: 宋杭州臨安人,字子高。錢易子。以蔭補太廟齋郎,遷大理寺丞。仁宗景祐五年登進士第。以殿中丞為御史臺推直官。歷通判明州、知潤州,遷起居舍人、知諫院。屢有舉劾,多見聽納,任言職數(shù)有建明。卒于官。
全宋詩
錢彥遠(九九四~一○五○),字子高,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吳越武肅王錢镠之裔,易子。以父蔭補太廟齋郎,累遷大理寺丞。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進士,通判明州。慶歷六年(一○四六)知潤州。累遷起居舍人、直集賢院、知諫院?;实v二年卒,年五十七。有《諫垣集》十五卷,已佚。事見《蘇魏公文集》卷五二《錢起居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七有傳。
全宋文·卷四一○
錢彥遠(九九四——一○五○),字子高,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錢易子。景祐五年進士。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擢尚書祠部員外郎、知潤州。召為右司諫,遷起居舍人、直集賢院、知諫院?;实v二年冬卒,年五十七。有《諫垣集》三十卷。見蘇頌《蘇魏公集》卷五二《錢起居神道碑》及《宋史》卷三一七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7—1091 【介紹】: 宋應(yīng)天宋城人,字安道,號樂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舉茂才異等科,復(fù)中賢良方正科。歷知昆山縣,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歷知諫院,論建甚多,主與西夏講和。累進翰林學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數(shù)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學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參知政事,反對任用王安石,極論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師致仕。既告老,而論事益切,于用兵、起獄尤反復(fù)言之。卒謚文定。有《樂全集》。
全宋詩
張方平(一○○七~一○九一),字安道,號樂全居士,應(yīng)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舉茂材異等,為校書郎,知昆山縣。又舉賢良方正,遷著作佐郎、通判睦州。召直集賢院,俄知諫院。歷知制誥,權(quán)知開封府,御史中丞,三司使。加端明殿學士、判太常寺。坐事出知滁州,頃之,知江寧府,入判流內(nèi)銓。以侍講學士知滑州,徙益州。復(fù)以三司使召,遷尚書左丞、知南京。未幾,以工部尚書帥秦州。英宗立,遷禮部尚書,知鄆州,還為翰林學士承旨。神宗即位,除參知政事,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又轉(zhuǎn)徙中外,以太子少師致仕。哲宗元祐六年卒,年八十五。贈司空,謚文定。有《樂全集》四十卷。事見《東坡后集》卷一七《張文定公墓志銘》?!?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八有傳。 張方平詩四卷,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樂全集》為底本,校以清吳興陶氏抄本(簡稱陶本,藏北京圖書館),清抄本(藏北京圖書館),清抄季錫疇校本(簡稱季本)。又據(jù)《欒城集》等輯得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八二
張方平(一○○七——一○九一),字安道,號樂全居士,應(yīng)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少穎悟,景祐元年舉茂材異等,寶元元年又中賢良方正。西夏叛,上《平戎十策》。歷知諫院、知制誥,進翰林學士,拜御史中丞、三司使。出知杭、益等州府,十易藩鎮(zhèn)。英宗召拜翰林學士承旨。神宗即位,除參知政事,尋以父憂免。服闋,以觀文殿學士留守西京,又歷數(shù)郡。極論新法之害。數(shù)請老,元豐二年以太子少師致仕,元祐六年卒,年八十五,謚文定。深識三蘇父子,故蘇軾終身敬事之。有《樂全集》四十卷(存)、《玉堂集》二十卷、《注仁宗樂書》一卷。見王鞏《張公行狀》(《樂全集》附錄),《宋史》卷三一八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陳寶之,名瓘,以字行,號矸軒,永嘉(今浙江溫州)人。仁宗皇祐間登賢良方正科,官大理寺丞(清光緒《永嘉縣志》卷一一)。今錄詩三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張挺卿(一○二四~一○六五),字斯立,揚州(今屬江蘇)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進士,補遂州司理參軍,徙知潁州萬壽縣。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舉賢良方正,未及試而卒,年四十二。事見《蘇魏公集》卷五八《潁州萬壽縣令張君墓志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1—1104 【介紹】: 宋常州宜興人,字穎叔。蔣堂從子。仁宗嘉祐二年進士。復(fù)舉賢良方正,擢監(jiān)察御史。神宗立,轉(zhuǎn)殿中侍御史。因誣劾歐陽修,貶監(jiān)道州酒稅。熙寧中行新法,為福建轉(zhuǎn)運判官,遷淮東轉(zhuǎn)運副使,募流民修水利。累擢江淮荊浙發(fā)運副使,長于理財,治漕運,以干練稱,升發(fā)運使。哲宗時歷知潭州、廣州、開封府,進龍圖閣直學士。元符末,坐事責守汝州?;兆诹?,除知樞密院事。崇寧初出知杭州,因議棄河、湟事奪職。卒謚文穆。有《三經(jīng)集》等。
全宋詩
蔣之奇(一○三一~一一○四),字穎叔,常州宜興(今屬江蘇)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士。英宗初,擢監(jiān)察御史。神宗立,轉(zhuǎn)殿中侍御史。因劾歐陽修傾側(cè)反覆,貶監(jiān)道州酒稅。熙寧中,歷江西、河北、陜西、江、淮、荊、浙發(fā)運副使。哲宗元祐初,進天章閣待制、知潭州,改廣、瀛、熙州。紹圣中,召為中書舍人、知開封府,進翰林學士兼侍讀。元符末,責守汝、慶州?;兆诔鐚幵辏ㄒ灰弧鸲?,同知樞密院事,以觀文殿學士出知杭州,以疾告歸。三年卒,年七十四。有文集雜著百馀卷,已佚。今《兩宋名賢小集》中存有《三徑集》一卷,清光緒盛宣懷《春卿遺稿》中有輯本一卷?!断檀九曛尽肪硪黄?、《宋史》卷三四三有傳?!∈Y之奇詩,以《春卿遺稿》輯本為第一卷,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兩宋名賢小集》本(其中已見《春卿遺稿》者刪省)及新輯得散見各書之詩篇,合編為第二卷。
全宋文·卷一七○五
蔣之奇(一○三一——一一○四),字穎叔,常州宜興(今江蘇宜興)人,蔣堂侄。嘉祐二年進士,治平中擢監(jiān)察御史。神宗立,轉(zhuǎn)殿中侍御史,因劾歐陽修不實,貶監(jiān)道州酒稅。改監(jiān)宣州稅。熙寧中,為福建轉(zhuǎn)運判官,歷淮東、陜西等五路轉(zhuǎn)運副使,擢江淮荊浙發(fā)運副使、發(fā)運使。加直龍圖閣。元祐中,累遷至寶文閣待制,歷知潭、廣、瀛、河中、熙等州府。紹圣中,召為中書舍人,改知開封府,進龍圖閣直學士,拜翰林學士兼侍讀。坐事責守汝州、慶州?;兆诹?,復(fù)為翰林學士,拜同知樞密院,進知院事。崇寧元年,除觀文殿學士、知杭州。三年卒,年七十四,謚文穆。著有文集百馀卷及《孟子解》、《老子解》等書?!?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三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興化軍仙游人,字達野。神宗熙寧九年進士。哲宗元祐間知建陽縣,累遷宗正丞。歷知漳、建、福州,皆有治狀。以忤安惇劾罷。起知泉州,反對榷六郡酒酤之議,擢本路提刑。官至中奉大夫,以右文殿修撰知廣州卒。
全宋詩
陳覺民,字達野,仙游(今屬福建)人。神宗熙寧九年(一○七六)進士。哲宗元祐間舉賢良方正。歷知漳、建、福、泉州,遷福建路提點刑獄,兼三路都轉(zhuǎn)運使,提舉河渠?;兆谡退哪辏ㄒ灰灰凰模?,知廣州(《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二八)。卒,官至中奉大夫。《寶祐仙溪志》卷四有傳。今錄詩四首。
鄧三鳳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永州東安人,字鳴陽。博學,以詞賦名。舉賢良方正,高宗紹興十二年進士。判福州,以薦躬閱御書,參訂《儀禮》,復(fù)上書追論王安石父子。進禮部尚書,與梁克家不合,乞歸,道卒。所修《宋儀禮制》,論議方正,有古史風。

人物簡介

明詩紀事·甲簽·卷十五
玉泉字云壑,永新人。明初舉賢良方正,官知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蘇州府吳縣人,字以貞。宣德三年舉賢良方正。官曹縣知縣。械送受賄奸吏至京,被反誣坐逮,曹民數(shù)百詣京白其冤,事始得白。治曹二十三年,曹縣升州,任知州。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鄒期楨(1567-1642),明文學家、學者。字公寧,號經(jīng)畬,無錫人。崇禎初舉賢良方正,不就,以諸生終。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86—1655 【介紹】: 明末清初江南武進人,字道生,后改名香,號香山。崇禎間舉賢良方正。授中書舍人,不就。善畫能詩。有《畫旨》、《汝陰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嘉興府秀水人,字圣徵。礪行績學,天啟中舉賢良方正,不就。明亡自殺。有《濟荒書》、《榮樹堂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07—1675 【介紹】: 明末清初寧國府宣城人,字眉生,號耕農(nóng)。沈懋學從孫。諸生。崇禎中,受巡撫張國維保舉,至京即疏劾兵部尚書楊嗣昌、總督熊文燦,由是名動天下。亦以此罷官,從此不復(fù)應(yīng)舉。后與吳應(yīng)箕等草擬《留都防亂公揭》,聲討阮大鋮。清初,隱居金華山中,拒絕招聘。有《姑山集》。
人物簡介
沈壽民,字眉生,號耕巖,宣城人,崇禎諸生,順康間隱居,著《姑山文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眉生,宣城諸生。舉賢良方正。有剩庵詩槁。
任德成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93—1772 【介紹】: 清江蘇吳江人,字象元。諸生。在家鄉(xiāng)設(shè)社倉,立書塾,浚萬頃江通太湖,消除水患,荒年煮粥救饑民。雍正初舉賢良方正,不出。臨終告其子:“勤讀書,勉為善?!陛嬘懈裱约?白鹿)洞規(guī)大義》。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六十九
張沖之,字道淵,號退圃,宛平人。雍正戊申舉賢良方正,歷官河南南汝光道。有《素修堂詩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