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二種超越三昧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超入三昧,超出三昧之稱。
【三藏法數(shù)】
(出法界次第)
超越者,謂能超過諸地,自在入出,而具二義焉。
〔一、超入三昧〕,超入三昧者,謂離欲界不善法,有覺有觀,入色界初禪,從初禪起,超入無色界非有想非無想處。非有想非無想處起,入滅受想定。滅受想定起,還入初禪。從初禪起,入滅受想定。滅受想定起,入二禪。二禪起,入滅受想定。滅受想定起,入三禪。三禪起,入滅受想定。滅受想定起,入四禪。四禪起,入滅受想定。滅受想定起,入空處??仗幤穑霚缡芟攵?。滅受想定起,入識處。識處起,入滅受想定。滅受想定起,入不用處。不用處起,入滅受想定。滅受想定起,入非有想非無想處。非有想非無想處起,入滅受想定,是為諸佛菩薩超入三昧之相。若聲聞之人,但能超入一定,而不能超入二定,況能如上所明,自在超入也。(不用處,即無所有處也。)
〔二、超出三昧〕,超出三昧者,謂從滅受想定起,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滅受想定。滅受想定起,還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非有想非無想處。非有想非無想處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無所有處。無所有處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識處。識處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空處。空處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四禪。四禪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三禪。三禪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二禪。二禪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初禪。初禪起,住散心中,是為諸佛菩薩超出三昧之相。若聲聞之人,但能超出一定,而不能超出二定,何況如上所明自在超出也。
虛空無邊超越
【佛學(xué)大辭典】
(菩薩)梵名Gaganananta-vikrama,又云越無量虛空。胎藏界金剛手院第二行第四位之菩薩也。密號曰廣大金剛。形像為黃白色,右手屈臂開肘仰掌,指頭向右,左手向內(nèi)當(dāng)奶,持三杵,豎左膝,交趺而坐。衣之前端,系于左肘上,下垂下。印相為禪慧檀智,反而相叉,即持地印也。
超越證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聲聞乘有四果,從初果順次證阿羅漢果,謂之次第證,超越此前果而證后果,謂之超越證。就超越證而論,諸說不同。俱舍論僅有從凡夫直證第二果者與從凡夫直證第三果者二種,是曰超前二果。唯識論更許超中二果,一旦證初果后,超中間之二果三果,直證第四果也。天臺一家更許超前三果。因立四種:一、本斷超,本在凡夫外道以有漏之六行觀斷欲界思惑之六品者,入見道于第十六心斷見惑已時,超預(yù)流果一來果之二(所謂超前二果),直證第三不還果者。二、小超,圣弟子于見道之第十六心證預(yù)流果了,更修無漏道,斷三界之思惑,或一時斷欲界之九品者,超第二果而證第三不還果,或一時斷下八地(除有頂?shù)兀┲笳撸虚g第二果第三果直為阿羅漢向,若一時斷盡上九地之惑者,直證阿羅漢果。三、大超,如佛在世之凡夫外道聞佛善來比丘之言,直證阿羅漢果者,是名超前三果。四、大大超,小乘菩薩,于三十四心斷一切之煩惱而成佛果者,是唯臺家之義立也。
【佛學(xué)常見辭匯】
二證之一。(參見:二證)
二證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一事證,二理證。三學(xué)之中修戒學(xué)謂之事證。修定慧二學(xué)謂之理證。見南山戒本疏一上。
【佛學(xué)常見辭匯】
事證和理證。在三學(xué)中,修戒學(xué)是事證,修定慧二學(xué)是理證。
超越斷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同超越證。
【佛學(xué)常見辭匯】
與超越證同。
超越三昧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凡禪定淺深次第為四禪四無色及滅盡定,出入皆以順此次第為法。例如散心之人,不能直入四無色定,必先入初禪定,順次而入第四禪,后入四無色之初定也。又出定不得直出,必逆次依此次第。是乃聲聞人之法也。然佛及深位之菩薩不必用此次第,得由散心直入滅盡定,得由滅盡定直出散心,謂之超越三昧。智度論八十一曰:「問曰:超越三昧不得超二。又不從散心而入滅盡定。答曰:大小乘法異,不超二者。小乘法中說,菩薩無量福德,智慧深入禪定力故,能隨意超越?!沟佬〕擞胁恐f,則許超前二果。
超越心地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超絕一切心法之佛位也。大日經(jīng)真言品曰:「諸佛自證三菩提不思議界超越心地?!雇枞唬骸溉缡廊巳簞幼憬砸烙诘?,菩薩亦如是,依心進(jìn)行,故名此心為地。以心尚有所依故,未名正遍知,如來已度此微細(xì)戲論,進(jìn)趣都息,故名超越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