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躡屐(躡屐)
拖著木屐;穿著木屐。百喻經·毗舍闍鬼喻:“此人即抱篋捉杖躡屐而飛。” 唐 范攄 云溪友議卷五:“ 端端 得此詩,憂心如病,使院飲回,遙見女子躡屐而行,於道傍再拜,戰(zhàn)惕曰:‘ 端端 祗候 三郎 六郎 ,伏望哀之。’” 清 唐孫華 《壽周礫圃七十》詩:“山間躡屐卻籃輿,花下銜盃傾酒甕?!?/div>
分類:木屐穿著
《漢語大詞典》:躡云(躡雲)
(1).高聳入云。 宋 袁褧 楓窗小牘卷上:“ 汴京 故宮,躡云蔽日,常在夢寐,稍能記憶。”
(2).騰云。 晉 葛洪 神仙傳·劉根:“仙道有昇天躡云者?!?宋 蘇軾 《武昌鋼劍歌》:“雨餘 江 清風卷沙,雷公躡云捕黃蛇。” 清 張景嵩 《晚渡平望湖同舟話舊》詩:“空江鴉散遙衝霧,絶巘樵歸盡躡云?!?/div>
《漢語大詞典》:躡屩(躡屩)
穿草鞋行走。史記·孟嘗君列傳:“初, 馮驩 聞 孟嘗君 好客,躡蹻而見之?!?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文選·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高人 何點 ,躡屩於 鐘阿 ;徵士 劉虯 ,獻書於 衛(wèi)岳 ?!?李善 注:“《高士傳》曰: 何點 常躡草屩,時乘柴車?!?宋歐陽修《上山》詩:“躡蹻上高山,探險慕幽賞?!?章炳麟 《代議然否論》:“反而思今之政黨素皆躡屩贏糧以游異國,參半為貧乏士?!?/div>
分類:草鞋行走
《國語辭典》:躡足(躡足)  拼音:niè zú
1.踩別人的腳,或以此表示有所示意。如:「躡足附耳」。
2.以腳尖著地,輕輕的走。如:「他躡足而過,深恐吵醒了熟睡的爺爺。」
3.參與其中。《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躡足行伍之閒,而倔起什伯之中。」
《漢語大詞典》:躡履(躡履)
(1).穿鞋。亦指趿拉著鞋。 北齊 劉晝 新論·慎獨:“人之須善,猶首之須冠,足之待履。首不加冠,是 越 類也;行不躡履,是夷民也?!?span id="zf1wsmj" class="book">《南史·梁皇子大訓傳》:“皇子 大訓 字 仁德 , 簡文 第十六子也,少而腳疾,不敢躡履。” 隋煬帝 《月夜觀星》詩:“披衣出荊戶,躡履步山楹?!?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xù)集·支諾皋上:“ 葉限 因衣翠紡衣,躡履而進,色若天人也?!?清 大健 《登鍾山》詩:“躡履過 靈谷 ,披云拜 孝陵 。”
(2).納履;整理鞋子。《樂府詩集·清商曲辭六·來羅》:“瓜田不躡履,李下不正冠?!?br />(3).古人家居脫鞋席地而坐,躡履謂來不及穿鞋,拖著鞋子匆忙出迎。形容對來人的熱情歡迎。《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十三·焦仲卿妻》:“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币嘀腹Ь疵?。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簡傲:“ 王子敬 兄弟見 郗公 ,躡履問訊,甚修外生禮。及 嘉賓 死,皆箸高屐,儀容輕慢?!?唐 柳宗元 《謝襄陽李夷簡尚書委曲撫問啟》:“思欲修容於轅門之外,躡履於油幢之前?!?清 吳偉業(yè) 《哭志衍》詩:“躡履修起居,小心見誠恪?!?/div>
《韻府拾遺 葉韻》:相躡(相躡)
王安石詩:胡為阡陌間,踠足僅相躡。
《漢語大詞典》:追躡(追躡)
(1).跟蹤追尋;追蹤。三國志·魏志·鄧艾傳:“ 欣 等追躡於 彊川口 ,大戰(zhàn)?!?span id="udx1ska" class="book">《水滸后傳》第二三回:“待其力盡渡 河 ,遣兵追躡,邀其輜重,奪還子女,使彼畏懼?!?鄭振鐸 《桂公塘》十二:“他怕北船從后面追躡而來?!?br />(2).追隨;仿效。 宋 蘇軾 《張先生》詩序:“然余以有思維心追躡其意,蓋未得也?!?宋 曾鞏 《〈強幾圣文集〉序》:“其屬而和之者, 幾圣 獨思致逸發(fā),若不可追躡, 魏公 未嘗不嘆得之晚也?!?清 劉大櫆 《〈海日樓詩集〉序》:“使其出而為用於家國天下,文武兼資,智勇竝擅,當有追躡古人者,區(qū)區(qū)歌詩云爾哉!”
《國語辭典》:躡景(躡景)  拼音:niè yǐng
追逐日影。比喻非常迅速?!段倪x。曹植。七啟》:「忽躡景而輕騖,逸奔驥而超遺風?!?/div>
《分類字錦》:躡石(躡石)
牛叢 題朝陽巖詩 躡石攀蘿路不迷,曉天風好浪花低。
方回 躡石苔粘屐,眠松露滴床。
分類:游覽
《漢語大詞典》:高躡(高躡)
遠遠地超過。晉書·陸機陸云等傳論:“其詞深而雅,其義博而顯,故足遠超 枚 馬 ,高躡 王 劉 ,百代文宗,一人而已?!?/div>
《漢語大詞典》:躡影(躡影)
見“ 躡景 ”。
《國語辭典》:躡景(躡景)  拼音:niè yǐng
追逐日影。比喻非常迅速?!段倪x。曹植。七啟》:「忽躡景而輕騖,逸奔驥而超遺風?!?/div>
《漢語大詞典》:躡跡(躡蹟)
亦作“ 躡蹟 ”。亦作“ 躡跡 ”。 追蹤;跟蹤。 南朝 宋 謝靈運 《撰征賦》:“緩轡待機,追奔躡跡?!?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促織:“躡蹟披求,見有蟲伏棘根;遽撲之,入石穴中?!?梁啟超 《羅蘭夫人傳》:“忽復有兩警吏躡跡而來,出示一公文,則再逮捕之命令也。”
見“ 躡跡 ”。
分類:追蹤跟蹤
《漢語大詞典》:躡蹻(躡蹻)
見“ 躡屩 ”。
《漢語大詞典》:躡屩(躡屩)
穿草鞋行走。史記·孟嘗君列傳:“初, 馮驩 聞 孟嘗君 好客,躡蹻而見之。”《文選·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高人 何點 ,躡屩於 鐘阿 ;徵士 劉虯 ,獻書於 衛(wèi)岳 ?!?李善 注:“《高士傳》曰: 何點 常躡草屩,時乘柴車。” 宋歐陽修《上山》詩:“躡蹻上高山,探險慕幽賞?!?章炳麟 《代議然否論》:“反而思今之政黨素皆躡屩贏糧以游異國,參半為貧乏士?!?/div>
分類:草鞋行走
《漢語大詞典》:登躡(登躡)
(1).晉升職位。 漢 蔡邕 《上〈漢書〉十志疏》:“質奉機密,趨走陛下,遂由端右出相外藩,還尹輦轂,旬日之中,登躡上列?!?br />(2).踩踏山路。宋書·謝靈運傳:“尋山陟嶺,必造幽峻……登躡常著木履,上山則去前齒,下山去其后齒?!?宋 曾鞏 《送程公闢使江西》詩:“我思飛步綴登躡,又欲生綃乞圖寫?!?br />(3).猶登臨。 宋 歐陽修 《送楊員外》詩:“聞君東南行,山水恣登躡?!?/div>
《漢語大詞典》:跨躡(跨躡)
(1).跨踏;跨步。《三國志·吳志·呂岱傳》:“加以文書鞅掌,賓客終日,罷不舍事,勞不言倦,又知上馬輒自超乘,不由跨躡,如此足下過 廉頗 也?!?span id="mofyqlb" class="book">《晉書·隱逸傳·郭文》:“ 文 瞪眸不轉,跨躡華堂如行林野?!?br />(2).跨越。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跨躡谿澗,電舉陵阪?!?唐 李白 《大鵬賦》:“吾右翼掩乎西極,左翼蔽乎東荒,跨躡地絡,周旋天綱?!?br />(3).超過。 明 胡應麟 詩藪·遺逸下:“ 太和 在運,鋭情文學,固以頡頏 漢 徹 ,跨躡 曹丕 。” 明 袁宗道 《皇祖成功文章頌》序:“至乃跨躡百代,肩踵 放勛 ,共敝天壤,照耀今古者,孰逾我皇祖哉。”
(4).兼有其地。 晉 左思 《吳都賦》:“故其經略,上當星紀,拓土畫疆,卓犖兼并,包括 干 越 ,跨躡 蠻荊 ?!?唐 王勃 《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爾其封疆跨躡之壯,海陸會同之衝。”
(5).騎乘。 宋 洪邁 《夷堅補志·神霄宮醮》:“繼見火光中數輪離地丈許翔走,空中仙靈跨躡龍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