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樂(lè)章名。
《周禮·春官·大司樂(lè)》:“王出入則令奏
《王夏》,尸出入則令奏
《肆夏》,牲出入則令奏
《昭夏》?!?鄭玄 注:“三夏,皆樂(lè)章名。”
《左傳·襄公四年》:“ 穆叔 如 晉 ,報(bào) 知武子 之聘也, 晉侯 享之。金奏
《肆夏》之三,不拜?!?span id="2nlpyn7" class="book">《淮南子·齊俗訓(xùn)》:“古者非不知繁升降槃還之禮也,蹀
《采齊》、
《肆夏》之容也,以為曠日煩民而無(wú)所用,故制禮足以佐實(shí)喻意而已矣。” 漢
揚(yáng)雄 《劇秦美新》:“式軨軒、旂旗以示之,揚(yáng)和鸞、
《肆夏》以節(jié)之。”
(2).泛指宴飲、迎送賓客之樂(lè)。 唐
王勃 《乾元殿頌》序:“神禽率舞,光浮
《肆夏》之軒;瑞鳥(niǎo)相鳴,響葉鈞天之樂(lè)。”參見(jiàn)“ 九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