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70詞典 3分類詞匯 167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迭 → 迭疊”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漢語大詞典》:曾累
猶重迭累積。文選·宋玉〈高唐賦〉:“ 巫山 赫其無疇兮,道互折而曾累。” 李善 注:“曾,重也,謂橫斜而上?!?span id="0jrfki6" class="book">《淮南子·主術(shù)訓(xùn)》:“削薄其德,曾累其刑?!?/div>
分類:重迭累積
《漢語大詞典》:崚崚
(1).重迭貌;突兀貌。 南朝 梁 江淹 《赤虹賦》:“水學(xué)金波,石似瓊岸。錯龜鱗之崚崚,繞蛟色之漫漫?!?明 袁宗道 《信陽道中即事》詩:“橋上山崚崚,橋邊石齒齒?!?明 許潮 《武陵春》:“只見碧崚崚怪石撐空,翠陰陰古林蔽日。”
(2).形容人品剛正不屈。 明 王世懋 藝圃擷馀:“其后氣骨崚崚,差堪旗鼓中原者,僅一 鄭善夫 耳?!?清 姚瑩 《論詩絕句》之四六:“ 蓉川 風(fēng)氣肇吾鄉(xiāng),骨鯁崚崚屢奏章。”
(3).形容人體瘦削。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一章:“ 盧嘉川 站在門邊,靜靜地看著 余永澤 那瘦骨崚崚的背影?!?/div>
《漢語大詞典》:青巘
青翠重迭的高峰。 元 劉永之 《登西峰煙云臺》詩:“結(jié)構(gòu)陵紫煙,玲瓏望青巘?!?/div>
《國語辭典》:重婚  拼音:chóng hūn
1.喪偶或離婚的人再次結(jié)婚。《喻世明言。卷二四。楊思溫燕山逢故人》:「所說事體,前面與哥哥一同,也說道:『哥哥復(fù)還舊職,到今四載,未忍重婚。』」《再生緣全傳》卷一:「不意生兒方滿月,蘇門叔父逞剛強(qiáng),道他無子難長守,相逼重婚到他方?!?br />2.有配偶而重為婚姻或同時與二人以上結(jié)婚?!毒劳ㄑ浴>砣?。王嬌鸞百年長恨》:「那知一去意忘還,終日思君不如死。有人來說君重婚,幾番欲信仍難憑?!埂肚迨犯?。卷一四二。刑法志一》:「三十三年,復(fù)先后奏上《新刑律草案》,〈總則〉十七章:……曰關(guān)于奸非及重婚之罪。」
《國語辭典》:折疊(折疊)  拼音:zhé dié
把物體的一部分翻轉(zhuǎn),使整齊的與另一部分緊密相連。如:「折疊被子。」《初刻拍案驚奇》卷七:「到了所在,住了腳,便把這驢似紙一般折疊起來?!?/div>
《國語辭典》:摺疊(摺疊)  拼音:zhé dié
將平面的東西折起疊合。如:「摺疊好棉被?!?/div>
《漢語大詞典》:重跡(重跡)
(1).猶重足。北史·魏京兆王黎傳:“﹝ 元叉 ﹞常直禁中, 明帝 呼為姨父,自后百僚重跡?!眳⒁姟?重足 ”。
(2).猶言重蹈覆轍。 晉 張載 《劍閣銘》:“覆車之軌,無或重跡。”新唐書·吳兢傳:“ 秦 任 趙高 , 漢 任 王莽 , 晉 家自相魚肉, 隋 室猜忌子弟,海內(nèi)糜沸,驗之覆車,安可重跡?”
(3).指車馬之跡重迭。文選·陸機(jī)〈辨亡論〉上:“珍瑰重跡而至,奇玩應(yīng)響而赴?!?呂延濟(jì) 注:“重跡,謂遠(yuǎn)方貢獻(xiàn)多而車馬之跡重疊也?!?/div>
分類:車馬重迭
《漢語大詞典》:重足
(1).迭足站立。墨子·尚同下:“然而使天下之為寇亂盜賊者,周流天下無所重足者,何也?其以尚同為政善也?!?孫詒讓 間詁:“詩·無將大車 鄭 箋云:重猶累也。”
(2).迭足不前。形容非??謶帧?漢 桓寬 鹽鐵論·周秦:“死者相枕席,刑者相望,百姓側(cè)目重足,不寒而慄。”魏書·恩倖傳·王椿:“ 椿 性嚴(yán)察,下不容奸,所在吏民,畏之重足。” 宋 葉適 《朝請大夫主管沖佑觀煥章侍郎陳公墓志銘》:“攻偽既日峻,士重足不自保?!?明 李東陽 《題丁御史同年墨竹走筆長句》:“ 淛江 之東縣 新昌 ,乃在千巖萬壑之中央。側(cè)身重足恐無路,五步一澗十步岡?!?/div>
分類:站立恐懼
《漢語大詞典》:鱗疊(鱗疊)
如鱗片一樣重迭密集。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傷痕鱗迭,面目皆敗。”
《漢語大詞典》:層標(biāo)(層標(biāo))
重迭的山峰。 唐 高霽 《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lián)句》:“層標(biāo)遏遲日,半壁明朝霞?!?王琦 注:“層標(biāo)謂山峯之層迭者?!?/div>
分類:重迭山峰
《漢語大詞典》:復(fù)沓(複沓)
重復(fù)。莊子·田子方:“ 列御寇 為 伯昏無人 射,引之盈貫,措杯水其肘上,發(fā)之,適矢復(fù)沓,方矢復(fù)寓。” 成玄英 疏:“沓,重也。寓,寄也。弦發(fā)矢往,復(fù)重沓前箭?!?北大中文系 《中國文學(xué)史》第四章二:“因為民歌是以口頭形式流傳著,為了便于流傳和記憶,所以復(fù)沓的節(jié)奏在 周 民歌中被普遍使用著?!?br />重復(fù);重迭堆積。 清 俞樾 諸子平議·列子“終髮北之北”:“ 終北 (國名)之北,謂在其國之北。今衍髮字者,后人據(jù)莊子·逍遙游篇加之……若據(jù)彼以增此,則既言終髮北,又言之北,文義復(fù)沓矣?!?朱自清 《抗戰(zhàn)與詩》:“復(fù)沓是歌謠的生命。歌謠的組織整個兒靠復(fù)沓,韻并不是必然的?!?/div>
《國語辭典》:巖層(巖層)  拼音:yán céng
地殼中作層狀分布的巖石體。
《漢語大詞典》:曾崖
重迭的山崖。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譻若離鵾鳴清池,翼若浮鴻翔曾崖?!?南朝 齊 謝朓 《答張齊興》詩:“曾崖寂且寥,歸軫逝言陟?!?/div>
分類:重迭山崖
《漢語大詞典》:攢巒(攢巒)
重迭的山巒。 唐 柳宗元 《徵咎賦》:“攢巒奔以紆委兮,束洶涌之崩湍?!?/div>
分類:重迭山巒
《漢語大詞典》:踏潮
猶沓潮。謂潮水重迭而至。 唐 劉禹錫 《踏潮歌》:“屯門積日無回飆,滄波不歸成踏潮?!碧?,一本作“ 沓 ”。
分類:潮水重迭
《漢語大詞典》:重字
(1).重迭的字。 清 趙翼 陔馀叢考·重字二點(diǎn):“凡重字,下者可作二畫;始於《石鼓文》,重字皆二畫也。后人襲之,因作二點(diǎn);今并有作一點(diǎn)者。”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以一字作兩讀例:“古書遇重字,多省不書,但于本字下作二畫識之?!?br />(2).指同一首詩中重復(fù)的字。近體詩因篇幅短,格律嚴(yán),尤忌一篇中同字重復(fù),否則即謂某字犯重,成為疵點(diǎn)。
《漢語大詞典》:重壘(重壘)
(1).多層的軍壘。文子·上禮:“攻城濫殺,覆高危安,大衝車,高重壘。”
(2).猶重重、重迭。《阿毗達(dá)摩順正理論》卷三一:“餘七地獄,在無間上,重壘而住?!眽?,一本作“ 累 ”。 唐 玄應(yīng) 一切經(jīng)音義卷二五:“重壘:壘亦重也?!?/div>
分類:重重重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