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五代時吐谷渾人。為后唐明宗廝養(yǎng)。驍勇善騎射,常從戰(zhàn)伐,以功為刺史。天成中,為彰義軍節(jié)度使,在鎮(zhèn)務為貪暴。后晉高祖時為安遠軍節(jié)度使,以事獲罪,乃歸李昪。歷官潤州節(jié)度使。卒于江南。
人物簡介
南唐烈祖升元間人。曾作詩題鐘隱畫?!?a target='_blank'>五代名畫補遺》存其事跡,并錄詩1首?!度圃娎m(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生卒】:920—974 【介紹】: 五代末宋初廣陵人,字楚金。徐鉉弟。幼孤苦學,善為文。南唐李璟見其文,以為秘書省正字,歷虞部員外郎、屯田郎,知制誥,累遷內史舍人卒,謚文。善小學,有《說文系傳》、《說文解字韻譜》。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920—974 字楚金,原籍會稽(今浙江紹興),后遷居廣陵(今江蘇揚州)。南唐中主時,為秘書郎,遷齊王景達記室。觸忤權貴,貶烏江尉。歲余,召為右拾遺、集賢殿直學士。以論馮延魯罪,貶秘書郎分司東都。后主時,累遷屯田郎中、右內史舍人。賜金紫,宿直光政殿,兼兵、吏部選事。宋開寶七年(974)卒,謚文。生平見馬令《南唐書》卷一四、陸游《南唐書》卷五。鍇酷嗜談,博學多才,工詩能文,與其兄鉉齊名,號“二徐”。早負大名,詞藻尤贍。10歲時,即以《秋聲》詩馳名。僧文瑩稱“盡見秋聲之意”(《玉壺清話》卷八)。又精小學,所校書尤精審。著作頗多,有《徐鍇集》15卷、《賦苑》200卷、《廣類賦》25卷、《說文解字韻譜》10卷、《靈仙賦集》2卷等,均散佚。《全唐詩》存詩5首。唐詩匯評
徐鍇(920-974),字楚金,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南唐中主即位,起家秘書郎、齊王記室,眨烏江尉。歲馀,召為右拾遺、集賢殿直學士,重忤權要,以秘書郎分司東都,復召為虞部員外郎。后主立,棹屯田郎中、知制誥,官至右內史舍人,兼兵、吏部選事,四知貢舉,號為得人。卒。鍇與兄鉉俱以文辭知名,時號“二徐”。又精小學,著《說文解字系傳》四十卷,世稱“小徐本”。有文集十五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五首。全唐文·卷八百八十八
鍇字楚金。與兄鉉齊名。事南唐嗣主。為秘書郎。授右拾遺集賢殿直學士。忤權要。以秘書郎分司東都。復召為虞部員外郎。后主立。遷屯田郎知制誥集賢殿學士。及貶制度。改拜右內史舍人兼兵吏部選事。開寶七年卒。年五十五。贈禮部侍郎。謚曰文。
作品評論
徐鍇字楚金,仕江左至中書舍人。時吳淑為校理,古樂府中,“摻”字多改為“操”字,蓋章草之變。鍇四:“非可一例言。若《漁陽摻》者,三撾鼓也。禰衡作《漁陽摻》。古歌云:“城中宴聞《漁陽摻》,黃塵蕭蕭白日暗?!笔鐕@服。《南唐書》
初,鍇久次當遷中書舍人,游簡言當國,每抑之。鍇乃詣簡言……簡言徐出妓佐酒,所歌詞皆鍇所為,鍇大喜。
人物簡介
【介紹】: 五代時泉州人,字景升??岷命S老書,師嵩山道士十余年,得辟谷養(yǎng)氣之術,夏則服烏裘,冬則綠布衫。久之,煉丹于南岳,丹成,后入青城山。有《化書》。宋齊丘攘為己作,亦謂之《齊丘子》。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字景升,泉州(今屬福建)人。世稱紫霄真人,故諸書或稱為譚紫霄。唐國子司業(yè)譚洙子。少為道士,后遍游名山。閩王王昶尊事之,賜號正一先生。閩亡后,隱居廬山棲隱洞,詩人孟貫、李中與其游。南唐中主保大間,召至金陵,賜號金門羽客,又賜官階金紫,皆辭而不受。后主建隆初,為武昌節(jié)度使何敬洙治疾。馬令《南唐書》卷二四、陸游《南唐書》卷一四、《十國春秋》卷三四與卷九九有傳,參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卷一四。著有《化書》6卷,主黃老道德之說,有《道藏》本?!?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斷句1聯(lián)。槜李詩系·卷三十
峭,字景升。少好道,游名山二十馀年,得辟谷養(yǎng)氣之術。日飲酒醉,輒扶杖獨游。夏則服烏裘,冬則衣絲布衫,或臥風雪中,人謂已斃,視之,氣蒸然也,遂謂之風狂。嘗著化書,授宋齊丘序之,齊丘欲竊為已有,醉縫革囊中,投之江。金山漁者得而剖之,見峭方醒,張目曰:齊丘奪我化書,今盛行矣。后住廬山棲隱洞,其徒百人,鄰僧于溪滸創(chuàng)亭,為頑石所阻,峭曰:此易耳。含水噀之,命槌其石,應手如粉。李后主累辟至建康,賜號紫霄真人。又居南岳煉丹,丹成,入青城山化去。峭本泉州人,國子司業(yè)洙之子。海鹽有譚仙嶺,相傳是其采藥得道處。仙鑒載峭一詩,尤其寄跡海嶠之證。
人物簡介
禪師名道齊。生金氏。南昌人也。幼依百丈明照禪師得度。種性猛利。經(jīng)行燕坐。以未明己事為憂。持一缽遍歷叢林。學心不息。時法燈禪師。住南昌上藍。齊往依之。法燈使知藏司。法燈偶見齊呼曰。每見舉祖師西來意話。藏主如何商略。齊曰。不東不西。法燈曰。若與么會。了無交涉。曰未審尊意如何。法燈良久曰。西來有甚意便去。齊于是頓悟其旨。初住高安大愚。有搜玄拈古代別之語。盛行諸方。號東禪。嘗謂門弟子曰。達磨言。此方經(jīng)唯楞伽??梢杂⌒?。吾讀此經(jīng)。偈曰。諸法無法體。而說唯是心。不見于自心。而起于分別??芍^大慈悲父。如實極談。我輩自不領受。背負恩德。如恒河沙。或問曰。然則見自心。遂斷分別乎。齊曰非然也。譬如調馬。馬自見其影而不驚。何以故。以自知其影。從自身出故。吾以是知。不斷分別。亦舍心相也。祇今目前。如實而觀。不見纖毫。祖師曰。若見現(xiàn)在。過去未來亦應見。若不見過去未來?,F(xiàn)在亦不應見。此語分明。人自迷昧。或又問龍濟曰。一切鐘鼓本無聲。如何信之無聲齊。曰祖師曰。如鼓聲無有作者。無有住處。畢竟空故。但誑凡夫耳。若鼓聲是實有。鐘聲俱擊。應不相參。所以玄沙曰。鐘中無鼓響。鼓中無鐘聲。鐘鼓不交參。句句無前后。若不當體寂滅。如何得句句無前后耶。后移住幽谷山雙林禪院。又遷住云居。凡二十年。至道三年丁酉九月示疾。八日申時令擊鐘集眾。維那白眾已集。齊笑敘出家本末。揖謝輔弼叢席者曰。今日老僧以風火相逼。特與諸人相見。且向什么處見。向四大五陰處見耶。六入十二處見耶。是種種處不可見。則只今相問者是誰。若真見得可謂后學有賴。良久曰。吾化后。當以院事累契瑰。乃化。閱世六十有九。坐四十有八夏。 贊曰。余贊大愚東禪碑。碑載齊悟契之緣。法燈曰。西來有甚意。以校傳燈曰。他家自有兒孫在。之語誤也。昔有僧問趙州。如何是祖師西來意。答曰庭前柏樹子。又隨而誡之曰。汝若肯我與么道。我則辜負汝。汝若不肯我與么道。我則不辜負汝。而昧者剿之。使古人之意不完。為害甚矣。故并錄之。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五代時突厥族人。少從李嗣昭征伐,好酒,所為不法,而勇敢過人。入后晉,以功領黃州刺史。高祖幸鄴,安從進謀犯闕,金海以一旅之眾大敗之,授商州刺史,移慶州卒,年六十一。
人物簡介
【生卒】:966—1017 【介紹】: 宋建昌軍南城人,字永年。幼好學,年十三著《皇綱論》萬余言。南唐李煜召入宮與幼子游。金陵平,師事徐鉉。太宗雍熙二年進士。真宗景德初命直史館兼崇文院檢討,預修《冊府元龜》。附王欽若、丁謂,預東封、西祀。大中祥符元年與丘雍同修《廣韻》。六年為翰林學士兼龍圖閣學士、因修國史。九年拜刑部侍郎、參知政事。天禧大禮,為天書儀衛(wèi)副使、參詳儀制奉寶冊使。卒謚文僖。性敏給,博聞強記,詳練儀制沿革、刑名之學。有《唐紀》、《江南別錄》及文集。全宋文·卷一八七
陳彭年(九六一——一○一七),字永年,撫州南城(今江西南城)人。雍熙二年第進士,調江陵府司理參軍,歷澧、懷二州推官。遷秘書郎,為大理寺詳斷官。咸平中,召試學士院,遷秘書丞、知金州。景德初,代還,直秘閣。以杜鎬等薦,命直史館兼崇文院檢討。遷右正言,充龍圖閣待制。大中祥符初,進秩工部郎中,加集賢殿修撰。三年改兵部郎中,龍圖閣直學士。六年,召入翰林充學士,兼龍圖閣學士,同修國史。國史成,遷工部侍郎。九年,拜刑部侍郎、參知政事,進兵部侍郎。天禧元年卒,年五十七。彭年著述甚富,有文集百卷、《唐紀》四十卷,早佚。今存《江南別錄》、《貢舉敘略》,并預修《冊府元龜》、《玉篇》、《廣韻》等書?!?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七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閬州閬中人,字鴻漸,號金龜子。陳堯佐從子。少以文學知名。太宗淳化中,與父堯封同以進士廷試,中第而辭不就,愿擢其父,帝許之。真宗咸平初為天水縣尉。獨好《太玄經(jīng)》,著《演玄》以進,召試學士院,授儀州軍事推官。官終耀州節(jié)度推官。有文集。
人物簡介
【生卒】:1012—1035 【介紹】: 宋仁宗后。應州金城人。天圣二年立為皇后,然頗見疏。尚、楊二美人俱得寵信,后數(shù)與之忿爭,遂觸怒仁宗,宦官閻文應因與帝謀廢后,宰相呂夷簡亦極力贊成。明道二年,詔以無子廢之,封凈妃、玉京沖妙仙師,賜名清悟,居長樂宮。景祐元年,出居瑤華宮,又賜號金庭教主、沖靜元帥。后帝念之,有意召還。二年,屬小疾,遣文應挾醫(yī)診視,數(shù)日暴死。次年,追復皇后。
人物簡介
【生卒】:1021—1074 【介紹】: 女真完顏部人,石魯子。為完顏部第六代首領。稍役屬諸部,出重價買鐵,制造兵器,勢力漸強。受遼生女真節(jié)度使之官,稱都太師。金太宗追上廟號景祖。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令綽。曾公亮子。以蔭知咸平縣,民詣府訴雨傷麥,因親赴田里,辨其虛實,得蠲賦。除秘閣修撰、提點開封府界鎮(zhèn)縣。時保甲法行,孝寬榜十七縣,揭賞告捕煽惑者。累遷樞密都承旨。后以端明殿學士知河陽,徙鄆州。復以吏部尚書召,道卒,年六十六。全宋詩
曾孝寬(一○二五~一○九○),字令綽,一作公綽(《東都事略》卷六九本傳),晉江(今福建泉州)人。以蔭知桐城、咸平二縣。神宗熙寧三年(一○七○)為秘閣校理(《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五),提點開封府界諸縣鎮(zhèn)事。五年,擢龍圖閣待制、樞密都承旨。八年,進樞密直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同上書卷二七一)。元豐三年(一○八○),知河陽(同上書卷三○三)。歷知陳、秦等州。六年為吏部尚書(同上書卷三三八)。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知潁昌府(同上書卷四○一)。五年,徙成德軍(同上書卷四三八),召為吏部尚書,道卒(同上書卷四四六),年六十六?!?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二有傳。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一五二八
曾孝寬(一○二五—— 一○九○),字令綽,一字公綽,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公亮子。以蔭知桐城縣。選知咸平縣,有政績。入知審官東院,判刑部。熙寧五年,遷樞密都承旨。擢拜樞密直學士、簽書樞密院。元豐元年,自陳州知秦州,又以端明殿學士改知河陽。五年,徙知鄆州。其后又歷知鄧州,潁昌府、永興軍、秦州、成德軍。元祐五年六月,以吏部尚書召,道卒,年六十六。贈右光祿大夫。《宋史》卷三一二《曾公亮傳》有附傳。又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四三,《北宋經(jīng)撫年表》卷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