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22,分42頁顯示  上一頁  17  18  19  20  21  23  24  25  26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銅猊
銅帽
銅鏝
銅馬軍
銅馬法
銅落
銅龍館
銅驎
銅煉
銅藍
銅坎
銅兜
銅枓
銅符吏
銅斧
《漢語大詞典》:銅猊(銅猊)
銅制的狻猊形的香爐。 宋 陸游 《春日睡起》詩:“睡起悠然弄衲琴,銅猊半燼海南沉。”
分類:狻猊香爐
《漢語大詞典》:銅帽(銅帽)
(1).指槍彈。因彈殼系銅制,故名。 清 李鴻章 《覆鮑春霆書》:“所需銅帽,頃已飭撥大小四十萬顆。”
(2).潛水員下水操作時戴的帽子,密封不透水,借助玻璃孔進行觀察,通過氣環(huán)口進行呼吸。 胡萬春 《生長在黃浦江邊的人》:“氣泡‘撲撲撲’地從銅帽的氣環(huán)口冒出來,像一大串珠子,往上飛去?!?/div>
《漢語大詞典》:銅鏝(銅鏝)
銅錢。 元 李文蔚《燕青博魚》第二折:“憑著我六文家銅鏝,博的是這三尺金鱗。”
分類:銅錢
《漢語大詞典》:銅馬軍(銅馬軍)
新莽 末年 河北 的農(nóng)民起義軍。當時 河北 起義軍有 銅馬 、 大肜 、 高湖 、 重連 、 鐵脛 、 大搶 、 尤來 、 上江 、 青犢 、 五校 、 檀鄉(xiāng) 、 五幡 、 五樓 、 富平 、 獲索 等,共數(shù)百萬人,各自分散,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力量,其中以 銅馬 軍為最強大,領袖有 東山荒禿 、 上淮況 等。公元24年起義軍被 劉秀 陸續(xù)擊破, 銅馬 部眾多被收編。后來 銅馬 、 青犢 、 尤來 馀眾共立 孫登 為帝。不久失敗。
《漢語大詞典》:銅馬法(銅馬法)
按照馬的骨法鑄成的銅馬模型。東觀漢記·馬援傳:“ 孝武帝 時,善相馬者 東門京 鑄作銅馬法獻之,立馬於 魯班門 外,更名曰 金馬門 ,臣既備數(shù)家骨法,以所得 駱越 銅鑄以為馬,高三尺五寸,圍四尺五寸,詔置馬 德陽殿 下?!?金 元好問 《雜詩》之一:“區(qū)區(qū)銅馬法,徒識牝與驪?!?/div>
《國語辭典》:銅落(銅落)  拼音:tóng luò
銅屑??扇胨帯C?。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八。金石部。赤銅》:「釋名:紅銅、赤金,屑名『銅落』?!?/div>
《漢語大詞典》:銅龍館(銅龍館)
飾有銅龍的館舍。太子之宮,亦借指帝王宮廷。 清 余懷 板橋雜記·雅游:“西霞飛出 銅龍館 ,幾隊蛾眉一樣妝?!眳⒁姟?銅龍門 ”。
《國語辭典》:銅龍門(銅龍門)  拼音:tóng lóng mén
古代太子宮門上雕有銅制龍首,故稱太子宮門為「銅龍門」。南朝齊。陸厥〈奉答內(nèi)兄希叔〉詩:「屬叼金馬署,又點銅龍門?!?/div>
《駢字類編》:銅驎(銅驎)
江總陳宣帝哀策文:銅驎感泣,銀海埋田。
《漢語大詞典》:銅煉(銅鍊)
銅制的古兵器。也稱銅锏。長而無刃,上端略小,下端有柄。《水滸傳》第十四回:“一個人掣兩條銅鍊,叫道:‘你們兩箇好漢,且不要斗。我看了多時,權且歇一歇,我有話説。’便把銅鍊就中一隔?!?span id="x7i2iog" class="book">《水滸傳》第七六回:“馬上手擎羽扇,腰懸兩條銅鍊?!?/div>
分類:兵器上端
《漢語大詞典》:銅藍(銅藍)
礦物名。亦稱“ 銅靛 ”。呈細薄片狀,性脆,稍具彈性。通常多以粉末狀和被膜出現(xiàn)。靛藍色,條痕灰色至黑色。產(chǎn)于銅礦床次生硫化物富集帶中,為煉銅主要原料之一。
《駢字類編》:銅坎(銅坎)
明一統(tǒng)志:銅坎在蘇州府城西三十里,有銅坎十馀穴,深者二十馀丈,淺者六七尺,乃漢吳王濞采山鑄錢處。
《漢語大詞典》:銅兜(銅兜)
軍人用來保護頭部的銅質(zhì)頭盔。《孽?;ā?/span>第二四回:“你們看一個雄赳赳的外國人,頭頂銅兜,身掛勛章。”
《漢語大詞典》:銅枓(銅枓)
見“ 銅斗 ”。
《漢語大詞典》:銅斗(銅斗)
(1).亦作“ 銅枓 ”。銅制的方形有柄的器具,用以盛酒食。史記·趙世家:“﹝ 襄子 ﹞請 代王 ,使廚人操銅枓以食 代王 及從者,行斟,陰令宰人各以枓擊殺 代王 及從官,遂興兵平 代 地。” 唐 孟郊 《送淡公》詩之三:“銅斗飲江酒,手拍銅斗歌?!?宋 王觀國 學林·銅斗:“ 孟東野 當時適有銅器,其狀方如斗,而 東野 特以貯酒而飲,又擊之以和歌聲,故自形于詩句?!?清 陳維嵩 《水調(diào)歌頭·贈西陵周勿庵》詞:“拍手唱銅斗,蹋地舞迴波?!?br />(2).銅制的量器。隋書·趙煚傳:“ 冀州 俗薄,市井多姦詐, 煚 為銅斗鐵尺,置之於肆,百姓便之?!?span id="7fa97t4" class="book">《隋書·律歷志上》:“ 后周 玉斗并副金錯銅斗及 建德 六年金錯題銅斗實,同以秬黍定量。”
(3).指作為厭勝之器的威斗。 唐 蘇颋 《壠上記·銅斗》:“有人開 玄武湖 ,於古冢得一銅斗,有柄。 文帝 以訪朝士。 何承天 謂此亡 新 威斗, 莽 三公亡者,賜之,一在冢外,一在冢內(nèi)?!?宋 王觀國 學林·銅斗:“前漢·王莽傳曰:‘鑄威斗,以銅為之。’蓋廚人操銅斗者,食器也,威斗者,厭勝之器也,皆非飲酒之器?!?br />(4).形容富足而牢固。 明 破慳道人 《一文錢》第二折:“自來不曾見這樣財主,家私銅斗般,氣量芝蔴大?!?顧學頡 王學奇 《元曲釋詞·銅斗兒》引 童斐 元曲選注:“銅斗, 元 時俗語,蓋謂美富且牢固也?!?/div>
《漢語大詞典》:銅符吏(銅符吏)
指郡縣長官或相應的官職。 前蜀 韋莊 《九江逢盧員外》詩:“ 陶潛 豈是銅符吏, 田鳳 終為錦帳郎?!币嘧鳌?銅章吏 ”。 宋 郭應祥 《點絳唇·祗林寺勸農(nóng)》:“小隊郊坰,耄倪爭看銅章吏?!眳⒁姟?銅魚符 ”。
《漢語大詞典》:銅魚符(銅魚符)
銅制的魚形符信。古代官員用以證明身份和征調(diào)兵將的憑證。 后周 世宗 顯德 六年廢除,但后世仍以“銅魚符”、“銅符”作為郡縣長官或官職的代稱。隋書·高祖紀下:“丁亥,制京官五品已上,佩銅魚符?!?span id="lgm7b7e" class="book">《舊唐書·職官志二》:“凡國有大事,則出納符節(jié),辨其左右之異,藏其左而班其右,以合中外之契焉。一曰銅魚符,所以起軍旅,易守長?!?span id="qdgphw7" class="book">《說郛》卷二引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又以鯉魚為符瑞,遂為銅魚符珮之?!币嗍∽鳌?銅符 ”、“ 銅魚 ”。 唐 白居易 《自到郡齋僅旬日方專公務未及宴游偷閑走筆題二十四韻》:“銅符拋不得,瓊樹見無因?!?唐 杜牧 《春末題池州弄水亭》:“使君四十四,兩佩左銅魚?!?宋 程大昌 演繁露·罷太守銅魚:“ 唐 制,太守交事皆合銅魚為信, 周玄宗 顯德 六年以除州自有制書,罷銅魚不用?!?清 姚鼐 《癸丑重九無樽酒之會往問袁香亭同年亦獨居寂然乃邀登雨花臺臨眺至暮香亭有詩和之》之二:“君解銅符五六年,逢余黃髮白門前?!?/div>
《駢字類編》:銅斧(銅斧)
江淹銅劍贊序:昔余為吳興令,鑿池,又獲銅箭鏑數(shù)十枚。時有人復于彼山中伐木,得銅斧一口。古銅鑄為兵,豈為一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