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心魏闕
 
忘魏闕
 
子牟心
  
子牟戀
 
心存闕
 
戀魏闕
 
子牟意
 
心居魏闕
 
子牟存闕下
 
子牟眷魏闕

相關(guān)人物
公子牟


《莊子集釋》卷九下〈雜篇·讓王〉~979~
中山公子牟謂瞻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柰何?」瞻子曰:「重生。重生則利輕?!怪猩焦幽苍唬骸鸽m知之,未能自勝也。」瞻子曰:「不能自勝則從,神無惡乎?不能自勝而強不從者,此之謂重傷。重傷之人,無壽類矣?!刮耗?,萬乘之公子也,其隱巖穴也,難為于布衣之士,雖未至乎道,可謂有其意矣。

簡釋

子牟戀:喻指官吏眷戀朝廷。唐武元衡《甫構(gòu)西亭偶題因呈監(jiān)軍及幕中諸公》:“信矣子牟戀,歸歟尼父吟?!?/p>


例句

魏闕蒼龍遠,蕭關(guān)赤雁哀。 令狐楚 王昭君

公車詣魏闕,天子垂清問。 元結(jié) 忝官引

魏闕從此去,滄洲知所便。 劉長卿 夜宴洛陽程九主簿宅送楊三山人往天臺尋智者禪師隱居

君居洞庭日,詩句滿魏闕。 劉駕 送李殷游邊

魏闕望中何日見,商歌奏罷復(fù)誰聽。 嚴維 韋情獻相公

回瞻魏闕路,空復(fù)子牟心。 孟浩然 初下浙江舟中口號

魏闕心恒在,金門詔不忘。 孟浩然 自潯陽泛舟經(jīng)明海

子牟懷魏闕,元凱滯襄城。 崔湜 襄城即事

仲尼在川上,子牟存闕下。 張九齡 忝官二十年盡在內(nèi)職及為郡嘗積戀因賦詩焉

徒欲心存闕,終遭耳屬垣。 李商隱 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

眷闕悲子牟,班荊感椒舉。 李德裕 夏晚有懷平泉林居

空持釣鰲心,從此謝魏闕。 李白 同友人舟行游臺越作

魏闕心猶在,旗門首已懸。 李華 詠史十一首之四

人慚公干臥,頻送子牟還。 杜牧 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橋即事十六韻獻居守相國崔公兼呈工部劉公

丹心懸魏闕,往事愴甘棠。 杜牧 奉和門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領(lǐng)相印出鎮(zhèn)全蜀詩十八韻

回首周南客,驅(qū)馳魏闕心。 杜甫 晴二首之二

晉山雖自棄,魏闕尚含情。 杜甫 送李卿曄

信矣子牟戀,歸歟尼父吟。 武元衡 甫構(gòu)西亭偶題因呈監(jiān)軍及幕中諸公

豈惟長思君,日夕在魏闕。 王昌齡 次汝中寄河南陳贊府

欲送近臣朝魏闕,猶憐殘菊在陶家。 皇甫曾 酬竇拾遺秋日見呈

幾變陶家柳,空傳魏闕書。 竇常 酬舍弟牟秋日洛陽官舍寄懷十韻

大哉環(huán)海晏,不笇子牟心。 竇牟 元日喜聞大禮寄上翰林四學(xué)士中書六舍人二十韻

塵迷魏闕身應(yīng)老,水到吳門葉欲殘。 羅隱 下第作

西游象闕愧知音,東下荊溪稱越吟。 羅隱 宿荊州江陵驛

山遮魏闕路,日隱洛陽云。 耿湋 赴許州留別洛中親故

如何子牟意,今古道斯存。 蔣防 藩臣戀魏闕

子牟戀闕歸闕,王粲下樓相別。 貫休 送崔使君

誰言魏闕下,自有東山幽。 郎士元 題劉相公三湘圖

誰見子牟意,悁勞書魏闕。 錢起 奉使采箭簳竹谷中晨興赴嶺

魏闕賁翹楚,此身長棄捐。 錢起 海畔秋思

魏闕辭花綬,春山有杏田。 錢起 送宋征君讓官還山

惆悵江陵去,誰知魏闕情。 錢起 送衛(wèi)功曹赴荊南

千里趨魏闕,一言簡圣聰。 錢起 送襄陽盧判官奏開河事

定知懷魏闕,回首海西頭。 錢起 重送陸侍御使日本

子牟戀魏闕,漁父愛滄江。 陳子昂 群公集畢氏林亭

望闕路仍遠,子牟魂欲飛。 韋莊 婺州和陸諫議將赴闕懷陽羨山居

公干寂寥甘坐廢,子牟歡抃促行期。 韓偓 余寓汀州沙縣病中聞前鄭左丞璘隨外鎮(zhèn)舉薦赴洛兼云繼有急征旋見脂轄因作七言四韻戲以贈之或冀其感悟也

魏闕心猶系,周才道豈捐。 韓翃 家兄自山南罷歸獻詩敘事

《國語辭典》:闕下(闕下)  拼音:què xià
1.宮庭。唐。白行簡《李娃傳》:「先是,天子方下詔,俾外方之牧,歲一至闕下,謂之『入計』。」
2.代稱天子。古時不敢直言天子,而以闕下代稱?!妒酚?。卷二八。封禪書》:「使人持玉杯,上書闕下獻之。」
《分類字錦》:穗送闕下(穗送闕下)
見興堰注。
分類:屯田
《分類字錦》:過闕下車(過闕下車)
漢書石奮傳:孝景季年,萬石君以上大夫祿,歸老于家。以歲時為朝臣,過宮門闕,必下車趨,見路馬必軾焉。
分類:恭敬
《漢語大詞典》:伏闕(伏闕)
拜伏于宮闕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書奏事。 唐 獨孤及 《為李給事讓起復(fù)尚書右丞兼御史大夫等第三表》:“臣再以微誠,伏闕請命?!?宋 陸游 《跋臨汝志》:“﹝ 歐陽澈 ﹞ 建炎 初伏闕上書,論大臣誤國?!?康有為 《東事戰(zhàn)敗聯(lián)十八省舉人三千人上書》詩:“ 遼 、 臺 膴膴割山河,抗章伏闕公車多?!?/div>
《國語辭典》:捧日心  拼音:pěng rì xīn
對朝廷、帝王忠心耿耿。唐。錢起〈贈闕下斐舍下〉詩:「陽和不散窮途恨,霄漢常懸捧日心?!?/div>
《漢語大詞典》:縣法(縣法)
亦作“ 縣灋 ”。 古代公布法令,皆懸在闕下,使眾周知,故稱頒布法令為“縣法”。漢書·食貨志下:“夫縣法以誘民,使之陷阱,孰積於此?!?br />亦作“ 縣灋 ”。 縣邑之政令。灋,古“法”字。周禮·秋官·方士:“以時脩其縣灋?!?鄭玄 注:“縣法,縣師之職也。”
《國語辭典》:終軍請纓(終軍請纓)  拼音:zhōng jūn qǐng yīng
漢代終軍出使南越,向朝廷自請,只要一根長繩即能縛南越王到漢宮闕下,后來果然說服南越王歸漢的故事。見《漢書。卷六四下。終軍傳》。后比喻立下降服強敵、建功報國的大志。
《國語辭典》:魏闕(魏闕)  拼音:wèi què
古代宮門外的闕門,為懸示法令的地方。后亦作為朝廷的代稱?!肚f子。讓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队讓W(xué)瓊林。卷三。宮室類》:「書室曰蕓窗,朝廷曰魏闕?!?/div>
《漢語大詞典》:魏闕心(魏闕心)
謂身居江湖而心向朝廷。語本莊子·讓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 宋 范成大 《送張真甫中書奉祠歸蜀》詩:“一封朝奏鈞天夢,萬里 江 行魏闕心?!?宋 劉辰翁 《行香子·迭韻》詞:“嘆魏闕心,磻石魄, 汨羅 身?!?/div>
分類:江湖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