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曹風
 
頭風痊
 
檄愈頭風
 
陳檄
 
琳檄
 
頭風疾
  
陳琳草奏
 
陳琳檄書
 
頭風檄
 
孔璋書檄
 
曹風愈
  
孔璋檄書
 
相關(guān)人物
陳琳
 
曹操(魏武帝)

參考典故
頭風痊


《三國志》卷二十一《魏書·王粲傳》附《陳琳傳》
琳避難冀州,袁紹使典文章。袁氏敗,琳歸太祖。太祖謂曰:「卿昔為本初移書,但可罪狀孤而已,惡惡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琳謝罪,太祖愛其才而不咎。瑀少受學于蔡邕。建安中都護曹洪欲使掌書記,瑀終不為屈。太祖并以琳、瑀為司空軍謀祭酒,管記室,軍國書檄,多琳、瑀所作也。琳徙門下督,瑀為倉曹掾?qū)?。……文帝書與元城令吳質(zhì)曰:「昔年疾疫,親故多離其災(zāi),徐、陳、應(yīng)、劉,一時俱逝。觀古今文人,類不護細行,鮮能以名節(jié)自立。而偉長獨懷文抱質(zhì),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謂彬彬君子矣。著中論二十馀篇,辭義典雅,足傳于后。德璉常斐然有述作意,其才學足以著書,美志不遂,良可痛惜!孔璋章表殊健,微為繁富。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典略》曰:「琳作諸書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頭風,是日疾發(fā),臥讀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粩?shù)加厚賜?!?/span>

簡釋

陳琳檄:詠軍府中有才能的文人。唐李白《江夏寄漢陽輔錄事》:“君草陳琳檄,我書魯連箭?!?/p>


例句

孔璋舊檄家家有,叔度新歌處處聽。 劉禹錫 令狐相公自天平移鎮(zhèn)太原以詩申賀相公昔為并州從事

孔璋才素健,早晚檄書成。 劉長卿 行營酬呂侍御時尚書問罪襄陽軍次漢東境上侍御以州鄰寇賊復有水火迫于征稅詩以見諭

孔璋才素健,羽檄定紛紛。 武元衡 河東贈別鍊師

曹風雖覺愈,陳草始知名。 李嶠 檄(第二句缺一字)

豈有頭風筆下痊,浪成蠻語向初筵。 李縠 浙東罷府西歸酬別張廣文皮先輩陸秀才

羽書正急徵兵地,須遣頭風處處痊。 杜牧 洛下送張曼容赴上黨召

馬上固慚消髀肉,幄中由羨愈頭風。 羅隱 魏博羅令公附卷有回

維舟事干謁,披讀頭風痊。 韓愈 送靈師

陳琳輕一別,馬上意超然。 劉得仁 送王書記歸邠州

陳琳書記好,王粲從軍樂。 劉長卿 奉和李大夫同呂評事太行苦熱行兼寄院中諸公仍呈王員外

共許陳琳工奏記,知君名宦未蹉跎。 劉長卿 送孔巢父赴河南軍

西征開幕府,早晚用陳琳。 劉長卿 送崔載華張起之閩中

陳琳草奏才還在,王粲登樓興未賒。 大易 贈司空拾遺

陳琳能草檄,含笑出長平。 戴叔倫 送崔融

固慚非賈誼,惟恐后陳琳。 李商隱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懷寄獻尚書

君草陳琳檄,我書魯連箭。 李白 江夏寄漢陽輔錄事

共傳收庾信,不比得陳琳。 杜甫 奉贈王中允

哀傷同庾信,述作異陳琳。 杜甫 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

陳琳書記本翩翩,料敵能兵奪酒泉。 錢起 盧龍塞行送韋掌記

陳琳筆硯甘前席,角里煙霞待共眠。 齊己 寄梁先輩

典故
建安諸子

相關(guān)人物
孔融
 
徐干
 
應(yīng)玚
 
曹丕(魏文帝)
 
王粲(字仲宣)
 
阮瑀(字元瑜)
 
陳琳


《昭明文選》卷五十二〈論二·典論論文〉~2270~
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干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yīng)玚德璉,東平劉楨公干:斯七子者,于學無所遺,于辭無所假,咸以自騁驥騄于千里,仰齊足而并馳。以此相服,亦良難矣。蓋君子審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論文。
典故
孔璋客紹

相關(guān)人物
陳琳
 
袁紹


《三國志》卷二十一〈魏書·王粲傳·徐干陳琳阮瑀應(yīng)玚劉楨〉~600~
琳前為何進主簿。進欲誅諸宦官,太后不聽,進乃召四方猛將,并使引兵向京城,欲以劫恐太后。琳諫進曰:「《易》稱『即鹿無虞』。諺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況國之大事,其可以詐立乎?今將軍總皇威,握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以此行事,無異于鼓洪爐以燎毛發(fā)。但當速發(fā)雷霆,行權(quán)立斷,違經(jīng)合道,天人順之;而反釋其利器,更徵于他。大兵合聚,強者為雄,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祇為亂階?!惯M不納其言,竟以取禍。琳避難冀州,袁紹使典文章。袁氏敗,琳歸太祖。太祖謂曰:「卿昔為本初移書,但可罪狀孤而已,惡惡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琳謝罪,太祖愛其才而不咎。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陳琳


《昭明文選》卷四十〈彈事箋奏記·箋·答東阿王箋〉~823~
琳死罪死罪。昨加恩辱命,并示龜賦,披覽粲然。君侯體高世之才,秉青萍干將之器,拂鐘無聲,應(yīng)機立斷。唐·呂延濟注:「青萍、干將皆劍名也?!?/span>
晉·葛洪《抱樸子·外篇·博喻》
艎、鹢首,涉川之良器也;棹之以北狄,則沈漂于波流焉。蒲梢、汗血,迅趨之駿足也;御非造父,則傾僨于崄涂焉。青萍、豪曹,剡鋒之精絕也;操者非羽、越,則有自傷之患焉。勁兵銳卒,撥亂之神物也;用者非明哲,則速自焚之禍焉。

例句

歸耕地肺絕塵喧,匣里青萍未報恩。 儲嗣宗 和顧非熊先生題茅山處士閑居

保寧帝業(yè)青萍在,投棄儒書絳帳空。 方干 王將軍

久嗟塵匣掩青萍,見說除書試一聽。 李涉 送楊敬之倅湖南

火中膠綠樹,泉下斸青萍。 杜牧 分司東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劉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韻

仰思調(diào)玉燭,誰定握青萍。 杜甫 秦州見敕目薛三璩授司議郎畢四曜除監(jiān)察與二子有故遠喜遷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韻

含毫白雪飛,出匣青萍利。 權(quán)德輿 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并同鐘陵使府之舊因以寄贈又陪郎署喜甚常僚因書所懷且敘所知

典故 
徐陳喪

相關(guān)人物
徐干
 
陳琳


《三國志》卷二十一〈魏書·王粲〉~599~
始文帝為五官將,及平原侯植皆好文學。粲與北海徐干字偉長、廣陵陳琳字孔璋、陳留阮瑀字元瑜、汝南應(yīng)玚字德璉、玚,音徒哽反,一音暢。東平劉楨字公干并見友善。干為司空軍謀祭酒掾?qū)?,五官將文學。琳前為何進主簿。進欲誅諸宦官,太后不聽,進乃召四方猛將,并使引兵向京城,欲以劫恐太后。琳諫進曰:「易稱『即鹿無虞』。諺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況國之大事,其可以詐立乎?今將軍總皇威,握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以此行事,無異于鼓洪爐以燎毛發(fā)。但當速發(fā)雷霆,行權(quán)立斷,違經(jīng)合道,天人順之;而反釋其利器,更徵于他。大兵合聚,強者為雄,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祇為亂階?!惯M不納其言,竟以取禍。琳避難冀州,袁紹使典文章。袁氏敗,琳歸太祖。
《昭明文選》卷四十二〈書中·魏文帝與吳質(zhì)書〉~896~
昔年疾疫,親故多離其災(zāi),徐陳應(yīng)劉,一時俱逝,痛可言邪!

例句

清秋忽高興,震藻若有神。曜曜趨宮廷,洸洸邁徐陳。 儲光羲 敬酬陳掾親家翁秋夜有贈

徐陳嘗并作,枚馬亦同時。夫君邁前侶,觀國騁奇姿。 張說 酬崔光祿冬日述懷贈答

魯衛(wèi)彌尊重,徐陳略喪亡。 杜甫 戲題寄上漢中王三首之三

緣情摛圣藻,并作命徐陳。 虞世南 奉和月夜觀星應(yīng)令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陳琳


《昭明文選》卷四十一、三國魏·陳孔璋(琳)《為曹洪與魏文帝書》
「游睢渙者,學藻繢之??!固?#183;李善注引《陳留記》曰:「襄邑,渙水出其南,睢水經(jīng)其北。傳云:睢、渙之間出文章,故其黼黻絺繡。日月華蟲,以奉宗廟御服焉?!?/span>

例句

衣冠迷適越,藻繪憶游睢。 杜甫 夔府書懷四十韻

《國語辭典》:陳琳(陳琳)  拼音:chén lín
人名。(西元?~217)字孔璋,三國魏廣陵(今江蘇省江都縣)人。嘗為袁紹掌書記,后紹敗,歸魏任記室,軍國書檄,多出其手,為建安七子之一。著有《陳記室集》。
《漢語大詞典》:陳琳檄(陳琳檄)
三國志·魏志·王粲傳“軍國書檄,多 琳 瑀 所作也”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典略》:“ 琳 作諸書及檄,草成呈 太祖 。 太祖 先苦頭風,是日疾發(fā),臥讀 琳 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數(shù)加厚賜?!焙笠蛞浴瓣惲障狈褐赶?。 唐 李白 《江夏寄漢陽輔錄事》詩:“君草 陳琳 檄,我書 魯連 箭。” 明 邵璨 《香囊記·點將》:“一卷 呂公 書,七紙 陳琳 檄,甲兵十萬在胸中,筆底收功績?!?/div>
分類:檄文
《漢語大詞典》:徐陳(徐陳)
漢 徐干 和 陳琳 的并稱。《文選·陸厥〈奉答內(nèi)兄希叔〉詩》:“離宮收杞梓,華屋富 徐 陳 。” 李善 注:“《魏志》曰:‘ 文帝 為五官郎將, 北海 徐干 , 廣陵 陳琳 ,并見友善。’” 唐 張說 《酬崔光祿冬日述懷贈答》詩:“ 徐 陳 嘗并作, 枚 馬 亦同時?!?/div>
分類:徐干陳琳
《漢語大詞典》:應(yīng)陳(應(yīng)陳)
漢 末 建安 時文人 應(yīng)瑒 、 陳琳 的并稱。 唐 鄭愔 《夜游曲》:“ 漢 室歡娛盛, 魏國 文雅遒。 許史 多暮宿, 應(yīng) 陳 從夜游?!?/div>
《國語辭典》:不滅(不滅)  拼音:bù miè
1.不熄?!妒酚洝>硭乃?。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谷龂骸j惲铡礊樵B檄豫州〉:「若舉炎火以爇飛蓬,覆滄海以沃熛,炭有何不滅者哉?」
2.不消失、不滅亡。《文選。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置書懷袖中,三歲字不滅?!鼓铣?。王巾〈頭陁寺碑文〉:「況視聽之外若存若亡,心行之表不生不滅者哉!」
《漢語大詞典》:七子
(1).指 春秋 鄭國 七大夫。左傳·襄公二十七年:“ 鄭伯 享 趙孟 於 垂隴 , 子展 、 伯有 、 子西 、 子產(chǎn) 、 子大叔 、二 子石 從。 趙孟 曰:‘七子從君以寵 武 也,請皆賦以卒君貺, 武 亦以觀七子之志?!?br />(2).指 周褒姒 的七個親黨。《后漢書·左雄傳》:“及 幽 厲 昏亂,不自為政, 褒 艷 用權(quán),七子黨進,賢愚錯緒,深谷為陵?!?李賢 注:“七子皆 襃姒 之親黨,謂 皇甫 為卿士 仲允 為膳夫, 家伯 為宰, 番 為司徒, 蹶 為趣馬, 棸子 為內(nèi)史。 楀 為師氏也。 厲 王淫於色,七子皆用,言妻黨盛也?!?br />(3).指 漢景帝 時同時起兵的 吳 楚 等七諸侯國之王。文選·陸機〈五等論〉:“是以諸侯阻其國家之富,憑其士民之力,勢足者反疾,土狹者逆遟,六臣犯其弱綱,七子衝其漏網(wǎng)?!?李善 注:“漢書曰:‘ 景帝 即位, 朝錯 説上,令削 吳 。及書至, 吳王 起兵誅 漢 吏二千石以下, 膠西 膠東 淄川 濟南 楚 趙 亦皆反也?!?br />(4).指 漢 末 建安 時期作家 孔融 、 陳琳 、 王粲 、 徐干 、 阮瑀 、 應(yīng)瑒 、 劉楨 等七人,稱 建安 七子。見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 唐 羅隱 《寄酬鄴王羅令公》之一:“書札二 王 爭巧拙,篇章七子避風流?!?胡蘊玉 《中國文學史序》:“其時三祖葉其高論,七子分其麗則,《翰林》總其菁華,《典論》詳其藻絢。”
(5). 明 代 弘治 、 正德 年間 李夢陽 、 何景明 、 徐禎卿 、 邊貢 、 康海 、 王九思 、 王廷相 等七人,并以文章名世,稱“前七子”。見明史·李夢陽傳。又 嘉靖 、 隆慶 時期 李攀龍 、 謝榛 、 梁有譽 、 宗臣 、 王世貞 、 徐中行 、 吳國倫 等七人,亦以文章名世,稱“后七子”。見明史·李攀龍傳
(6). 漢 代宮中女官名。漢書·外戚傳序:“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之號焉……七子視八百石,比右庶長?!?/div>
《國語辭典》:兵強(兵強)  拼音:bīng qiáng
部隊精銳。形容武力強大。三國魏。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自以兵強國富,勢陵京城?!箷x。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國富兵強,六軍精練?!?/div>
《國語辭典》:虐民  拼音:nüè mín
殘害人民。三國魏。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污國虐民,毒施人鬼?!埂端逄蒲萘x》第三二回:「我看將軍容貌、氣度非常,何苦隨波逐流,與這般虐民的權(quán)奸為伍?」
《漢語大詞典》:檄手
漢 陳琳 草檄,妙絕; 曹操 正患頭風,讀后喜曰:“此愈我病?!焙笠蛞浴跋帧狈Q文章高手。 宋 蘇軾 《興龍節(jié)侍宴前一日微雪》詩:“頭風已倩檄手愈,背癢恰得仙爪爬?!?明 高啟 《雨中就陳卿飲酒醉歸聞丁二臥病客樓酌慰之》詩:“題詩非檄手,那得愈頭風?!眳⒁姟?檄醫(yī)頭疾 ”。
分類:陳琳曹操
《漢語大詞典》:檄醫(yī)頭疾(檄醫(yī)頭疾)
三國志·魏志·陳琳傳“軍國書檄,多 琳 瑀 所作也”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三國典略》:“ 琳 作諸書及檄,草成呈 太祖 。 太祖 先苦頭風,是日疾發(fā),臥讀 琳 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焙笠浴跋t(yī)頭疾”概指其事。 呂志伊 《讀史感賦》:“檄醫(yī)頭疾 陳琳 輩,翻作《美新》 莽 大夫?!?/div>
《漢語大詞典》:愈頭風(愈頭風)
三國志·魏志·王粲傳“軍國書檄,多 琳 瑀 所作也”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典略》:“ 琳 作書及檄,草成呈 太祖 。 太祖 先苦頭風,是日疾發(fā),臥讀 琳 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瘮?shù)加厚賜?!焙笠浴坝^風”為稱贊他人詩文杰出之典。 唐 劉禹錫 《贈元九侍御文石枕以詩獎之》:“文章似錦氣如虹,宜薦華簪緑殿中??v使涼飆生旦夕,猶堪拂拭愈頭風。” 清 吳偉業(yè) 《懷王奉常煙客》詩:“老去祇應(yīng)添鬢雪,愁來那得愈頭風?!币嗍∽鳌?愈風 ”。 清 方文 《贈宋份臣》詩:“蹈海曾編 德祐 史,愈風不草 建安 文?!?/div>
《國語辭典》:頭風(頭風)  拼音:tóu fēng
病名。因風寒侵入頭部經(jīng)絡(luò),或因痰涎風火,阻礙經(jīng)絡(luò),以致氣血壅滯所致。頭痛的癥狀往往日久不瘉,時發(fā)時止,甚至一觸即發(fā),有的患者更可兼見目眩的癥狀?!度龂尽>矶?。魏書。方技傳。華佗傳》:「太祖苦頭風,每發(fā),心亂目眩,佗針鬲,隨手而差?!埂度龂萘x》第二二回:「檄文傳至許都,時曹操方患頭風,臥病在床?!?/div>
《國語辭典》:草檄  拼音:cǎo xí
起草作檄文。《南史。卷六八。蔡景歷傳》:「部分既畢,召令草檄,景歷援筆立成,辭義感激,事皆稱旨?!固?。岑參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詩:「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國語辭典》:青萍  拼音:qīng píng
1.植物名。浮萍科青萍屬,浮水小草本。葉狀體呈扁平倒卵形,表里皆綠色,無柄,根一條,著于葉狀體下方。夏秋間生小白花,外有佛燄苞。果卵形。浮生于水田或水塘上。
2.三國以前傳說的名劍。宋。樂雷發(fā)烏烏歌〉:「我當贈君以湛盧青萍之劍,君當報我以太乙白鵲之旗。」明。葉憲祖《易水寒》第三折:「笑按青萍射斗牛。管取個機謀成就?!?/div>
《漢語大詞典》:青蘋(青蘋)
一種生于淺水中的草本植物。文選·宋玉〈風賦〉:“夫風生於地,起於青蘋之末?!?李善 注:“爾雅曰:‘萍,其大者曰蘋。’ 郭璞 曰:‘水萍也?!?宋 蘇軾 《十二琴銘·松風》:“忽乎青蘋之末而生有,極於萬竅號怒而實無?!?元 吳昌齡《張?zhí)鞄煛?/span>第三折:“青蘋一點微微發(fā),萬樹千枝和根拔。” 清 厲鶚 《閏九日客廣陵集吳氏城東水檻》詩:“為謝紅橋兒女道,不將歌舫污青蘋?!?/div>
《漢語大詞典》:游睢(遊?。?/div>
典出《文選·陳琳〈為曹洪與魏文帝書〉》:“蓋聞過 高唐 者,効 王豹 之謳;游 睢 渙 者,學藻繢之綵。” 李善 注:“《陳留記》曰: 襄邑 , 渙水 出其南, 睢水 經(jīng)其北。《傳》云: 睢 渙 之間出文章,故其黼黻絺繡,日月華蟲,以奉于宗廟御服焉。” 李周翰 注:“ 睢 渙 ,二水名。其處人能織藻繢綿綺,有游於此者,亦將學其風土所為也。”后以“游睢”謂學藻繪之彩。 唐 杜甫 《夔州書懷四十韻》:“衣冠迷適 越 ,藻繪憶游 睢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