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句:
詞牌列表
玉樓春 欽譜
玉樓春 《花間集》顧夐詞起句有“月照玉樓春漏促”句,又有“柳映玉樓春日晚”句,《尊前集》歐陽炯詞起句有“春早玉樓煙雨夜”句,又有“日照玉樓花似錦,樓上醉和春色寢”句,取為調(diào)名。李煜詞名《惜春容》,朱希真詞名《西湖曲》,康與之詞名《玉樓春令》,《高麗史·樂志》詞名《歸朝歡令》?!蹲鹎凹纷ⅰ按笫{(diào)”,又“雙調(diào)”?!稑氛录纷ⅰ按笫{(diào)”,又“林鐘商調(diào)”。皆李煜詞體也。《樂章集》又有仙呂調(diào)詞,與各家平仄不同。

玉樓春 雙調(diào)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韻 顧夐

  拂水雙飛來去燕 曲檻小屏山六扇 春愁凝思結(jié)眉心 綠綺懶調(diào)紅錦薦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


  話別多情聲欲戰(zhàn) 玉箸痕留紅粉面 鎮(zhèn)長獨立到黃昏 卻怕良宵頻夢見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


按《花間集》顧夐詞四首、魏承班詞二首,《尊前集》歐陽炯詞二首,其前后段起二句第二字、第六字俱仄聲,第三句第二字、第六字俱平聲,第四句第二字、第六字亦俱仄聲。宋人惟杜安世詞五首、錢惟演“錦籜參差”詞一首、歐陽修“美酒花濃”詞一首本此體填,馀皆南唐李煜體也。 歐陽炯詞后段第三句“青蛾紅臉笑來迎”,“青”字平聲。又一首后段結(jié)句“留待玉郎歸日畫”,“留”字平聲。譜內(nèi)平仄據(jù)此,其馀悉參顧、牛二詞。 又宋汪莘詞“一片江南春色晚,牡丹花謝鶯聲懶。問君離恨幾多少,芳草連天猶覺短。昨夜溪頭新溜滿,尊前自起噴龍管。明朝飛棹下錢塘,心共白蘋香不斷?!逼?、結(jié)雖與此詞同,而前后段第二句,乃作“平平仄仄平平仄”,則與此詞異。 又柳永仙呂調(diào)詞“有個人人真堪羨,問卻倦羞回卻面。你若無意向咱行,為甚夢中頻相見。不如即早還卻愿,免使?fàn)咳嘶陦魜y。風(fēng)流腸肚不堅牢,只恐被伊牽惹斷?!逼截埔嗯c此詞異。此二首若參校打圖,恐平仄混淆,難以按譜,特為附注,不另列體。

格二 雙調(diào)五十六字,前段四句三仄韻,后段四句兩仄韻 顧夐

  月照玉樓春漏促 颯颯風(fēng)搖庭砌竹 夢驚鴛被覺來時 何處管弦聲斷續(xù)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惆悵少年游冶去 枕上兩蛾攢細綠 曉鶯簾外語花枝 背帳猶殘紅蠟燭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此詞后段起句不押韻,顧夐別首“柳映玉樓”詞,正與此同。

格三 雙調(diào)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韻 牛嶠

  春入橫塘搖淺浪 花落小園空惆悵 此情誰信為狂夫 恨翠愁紅流枕上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小玉窗前嗔燕語  紅淚滴穿金線縷 雁歸不見報郎歸 錦字織成封過與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此詞見《花間集》,前后段兩韻,唐宋詞無照此填者。

格四 雙調(diào)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韻 (南唐)李煜

  晚妝初了明肌雪 春殿嬪娥魚貫列 鳳簫聲斷水云間 重按霓裳歌遍徹 
  中平中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臨風(fēng)誰更飄香屑 醉拍闌干情未切 歸時休放燭花紅 待踏馬啼清夜月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此即顧夐“拂水雙飛”詞體,惟前后段兩起句平仄全異,宋元詞俱如此填,故為分列。 晏殊詞前段起句“東風(fēng)昨夜回梁苑”,“東”字平聲,“昨”字仄聲。歐陽修詞后段起句“也知自為傷春瘦”,“也”字、“自”字俱仄聲。譜內(nèi)據(jù)此作圖,其馀可平可仄,已見顧詞。 按《尊前集》,歐陽炯“兒家夫婿”詞,庾傳素“木蘭紅艷”詞,即此詞體也。因歐詞結(jié)句有“同在木蘭花下醉”句,庾詞起句有“木蘭紅艷多情態(tài),不似凡花人不愛”句,遂別名《木蘭花》,其實乃《玉樓春》,非《木蘭花》也,宋人傳訛,幾不能辨,今照《花間集》校正。 又《尊前集》許岷詞二首,一首與此同,一首前段四句“江南日暖芭蕉展,美人折得親裁剪。書成小簡寄情人,臨行更把輕輕撚”平仄全異。后段與此同。 又錢惟演“城上風(fēng)光”詞,前段照顧夐詞填,后段照李煜詞填,歐陽修“常憶洛陽”詞、毛滂“壓玉為漿”詞,均效錢體,向俱誤刻《木蘭花》調(diào),今悉校正。 又晏殊“簾旌浪卷”詞,本李煜此詞填,惟換頭句“美酒一杯誰與共”平仄異。 又吳文英“茸茸貍帽”詞,亦本李煜此詞填,只前段第二句“金蟬羅剪胡衫窄”平仄異。蓋此詞辨體,止在平仄異同,若匯參各體,則平仄紛紜,難以分別,故各為注明,不取作圖。
歷代作品
共1054,分31頁顯示  上一頁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頁
(續(xù)上)
李季萼 一首
江開 一首
李朝卿 二首
朱景文 一首
李子酉 一首
馮時行 ? - 1163 一首
吳益 1124 - 1171 一首
陸游 1125 - 1210 一首
范成大 1126 - 1193 二首
侯寘 二首
袁去華 一首
李處全 1134 - 1189 一首
石孝友 十一首
王炎 1137 - 1218 二首
辛棄疾 1140 - 1207 十七首
東風(fēng)忽起黃昏雨。
紅紫飄殘香滿路。
憑闌空有惜春心,濃綠滿枝無處訴。

春光背我堂堂去。
縱有黃金難買住。
欲將春去問殘花,花亦不言春已暮。
注:季萼字英華。夷堅志云:乃元豐中縉云令開封李長卿女之鬼。
風(fēng)前簾幕沾飛絮。
家在垂楊深處住。
倚樓無語憶郎時,恰是去年今日去。

帝城簫鼓青春暮。
應(yīng)有多情游冶處。
爭知日日小闌干,望斷斜陽芳草路。
謫仙暫下金鑾殿。
開宴瑤池春未晚。
飛瓊獻舞錦靴寒,弄玉吹簫銀字暖。

奉觴阿母年年勸,猶道碧桃香尚淺。
花開更待幾東風(fēng),應(yīng)見年華千歲換。
爐煙不斷騰金獸。
香霧入簾波影皺。
秋堂錦席艷群仙,不惜綺羅縈舞袖。

晝弦素管春風(fēng)手,嬌妙如花輕似柳。
勸君須盡眼中歡,綠酒十分千秋壽。
玉階瓊室冰壺帳。
恁地水晶簾不上。
兒家住處隔紅塵,云氣悠揚風(fēng)淡蕩。

有時閑把蘭舟放。
霧鬢霜鬟乘翠浪。
夜深滿載月明歸,畫破琉璃千萬丈。
紗窗春睡朦朧著。
相見尚懷相別惡。
夢隨城上角聲殘,淚逐樓前花片落。

東風(fēng)不解吹愁卻。
明月幾番乖后約。
當(dāng)時惟恐不多情,今日情多無處著。
杏紅微露春猶淺。
春淺愁濃愁送遠。
山拖馀翠斷行蹤,細雨疏煙迷望眼。

暮云濃處輕吹散。
往事時時心上見。
不禁慵瘦倚東風(fēng),燕子雙雙花片片。
玉樓春信梅傳早。
三八芳辰陽復(fù)后。
稱觴喜對一椿高,萊庭雙桂森蘭茂。

慚無好語為公壽。
富貴榮華公自有,請歌詩雅祝遐齡,永如松柏如山阜。
木蘭花/玉樓春 立春日作(1172年1月) 南宋 · 陸游
三年流落巴山道。
破盡青衫塵滿帽。
身如西瀼渡頭云,愁抵瞿塘關(guān)上草。

春盤春酒年年好。
試戴銀幡判醉倒。
今朝一歲大家添,不是人間偏我老。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佳人無對甘幽獨。
竹雨松風(fēng)相澡浴。
山深翠袖自生寒,夜久玉肌元不粟。

卻尋千樹煙江曲。
道骨仙風(fēng)終絕俗。
絳裙縞袂各朝元,只有散仙名萼綠。
云橫水繞芳塵陌。
一萬重花春拍拍。
藍橋仙路不崎嶇,醉舞狂歌容倦客。

真香解語人傾國。
知是紫云誰敢覓。
滿蹊桃李不能言,分付仙家君莫惜。
市橋燈火春星碎。
街鼓催歸人未醉。
半嗔還笑眼回波,欲去更留眉斂翠。

歸來短燭馀紅淚。
月淡天高梅影細。
北風(fēng)休遣雁南來,斷送不成今夜睡。
今秋仲月逢馀閏。
月姊重來風(fēng)露靜。
未勞玉斧整蟾宮,又見冰輪浮桂影。

尋常經(jīng)歲暌佳景。
閱月那知還賞詠。
庾樓江闊碧天高,遙想飛觴清夜永。
垂鬟初學(xué)窺門戶。
妙舞妍歌俱獨步。
引成密約笑言間,認(rèn)得真情離別處。

潘郎兩鬢今如許。
縱得相逢知認(rèn)否。
多時無雁寄書來,今夜倩風(fēng)吹夢去。
年光箭脫無留計。
才過立春還守歲。
要知一歲已尋儂,聽打個驚人噴嚏。

椒盤薦壽休辭醉。
坐聽爆竹渾無寐。
明朝末后飲屠蘇,白發(fā)從渠相點綴。
小桃破盡風(fēng)前萼。
草草年華閑過卻。
十分清瘦有誰知,一點相思無處著。

書憑雁字應(yīng)難托。
花與淚珠相對落。
萬紅千翠盡春光,若比此情猶自薄。
春生澤國芳菲早。
樓外墻陰聞?wù)Z笑。
東君著意到西園,點破施朱渾未了。

楚云暮合吳天杳。
天色沈沈云擾擾。
洞門深閉月輪孤,不見當(dāng)時張好好。
風(fēng)光澹沲云容粹。
點染園林添況味。
花間照夜簇紅紗,柳外踏青搖彩旆。

芳時不分空憔悴。
抖擻愁懷賒樂事。
羅衫一任涴塵泥,拼了通宵排日醉。
扁舟破浪鳴雙櫓。
歲晚客心分萬緒。
香紅漠漠落梅村,愁碧萋萋芳草渡。

漢皋佩失誠相誤。
楚峽云歸無覓處。
一天明月缺還圓,千里伴人來又去。
井花暖處新陽動。
節(jié)物撩人添倥傯。
寒齏冰齒暈輕澌,敗絮粟肌慳短夢。

文章徹了成何用。
悶撥爐灰窺飯甕。
尋思已得到春時,預(yù)把五窮連夜送。
一陽不受群陰壅。
殘歷行間冬破仲。
云低吹白臘寒濃,梅小綻紅春意重。

湖山千里勤飛控。
淑氣沖融披水凍。
笑攜雨露灑民心,暗聚精神交帝夢。
黃鐘應(yīng)律扶炎統(tǒng)。
舜日迎長佳節(jié)用。
娟娟芳意著花梢,盎盎暖香浮酒甕。

壽觴喚取纖纖捧。
雨歇珠簾云繞棟。
興來且伴橘中仙,歸去卻聯(lián)池上鳳。
臺門瑞靄光陰動。
人語鼓聲沈洶洶。
觀風(fēng)堂迥暗香飄,卷雨樓前寒翠擁。

鋒車促入承天寵。
丹詔銜來須彩鳳。
五絲宮線日邊長,看補巖廊龍袞縫。
漢皇受禪新堯統(tǒng)。
沼躍潛魚儀舞鳳。
五云色備觀臺書,萬世功成賢相用。

江湖襟帶蠻荊控。
摩撫民勞輸土貢。
愿傾石尉望塵心,來獻魯侯難老頌。
陽關(guān)聲里催行色。
馬惜離群人惜別。
入懷風(fēng)月記銜杯,迎步溪山供散策。

陰飆斷渡江吹白。
晴壑吞云天放碧。
懸知詩興滿歸途,三四野梅開的礫。
尋春誤入桃源洞。
草草幽歡聊與共。
牢籠風(fēng)月此時情,做造溪山今夜夢。

柳蹊未放金絲弄。
梅徑已經(jīng)香雪凍。
春愁離恨重于山,不信馬兒駝得動。
往年糊口謀升斗。
朱墨塵埃沾兩袖。
黃粱夢斷始歸來,依舊琴書當(dāng)左右。

而今藏取持螯手。
林下獨居閑散又。
問之何以得長年,寡欲少思安老朽。
大都四緒陰晴半。
天上油云舒又卷。
若還心也似云閑,老色何由來上面。

生平辛苦今蕭散。
得喪榮枯皆歷遍。
人言不死是神仙,我但耳聞非眼見。
玉樓春(1199年) 南宋 · 辛棄疾
樂令謂衛(wèi)玠:人未嘗夢搗齏、餐鐵杵、乘車入鼠穴,以謂世無是事故也。余謂世無是事而有是理,樂所謂無,猶之有也。戲作數(shù)語以明之
有無一理誰差別。
樂令區(qū)區(qū)渾未達。
事言無處未嘗無,試把所無憑理說。

伯夷饑采西山蕨。
何異搗齏餐杵鐵。
仲尼去衛(wèi)又之陳,此是乘車入鼠穴。
玉樓春(1196年) 南宋 · 辛棄疾
無心云自來還去。
元共青山相爾汝。
霎時迎雨障崔嵬,雨過卻尋歸路處。

侵天翠竹何曾度。
遙見屹然星砥柱。
今朝不管亂云深,來伴仙翁山下住。
玉樓春(1189年) 南宋 · 辛棄疾
席上為黃倅賦。蘢蔥,雨巖堂名。通判雨,當(dāng)時民謠。吏垂頭,亦渠攝郡時事
往年巃嵷堂前路。
路上人誇通判雨。
去年拄杖過瓢泉,縣吏垂頭民笑語。

學(xué)窺圣處文章古。
清到窮時風(fēng)味苦。
樽前老淚不成行,明日送君天上去。
玉樓春 其二 (1196年) 南宋 · 辛棄疾
瘦筇倦作登高去。
卻把黃花相爾汝。
嶺頭拭目望龍山,更在云煙遮斷處。

思量落帽人風(fēng)度。
休說當(dāng)年功紀(jì)柱。
謝公直是愛東山,畢竟東山留不住。
其三 (1196年)
風(fēng)前欲勸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隨流落水邊花,且作飄零泥上絮。

鏡中已有星星誤,人不負(fù)春春自負(fù)。
夢回人遠許多愁,只在梨花風(fēng)雨處。
山行日日妨風(fēng)雨。
風(fēng)雨晴時君不去。
墻頭塵滿短轅車,門外人行芳草路。

南城東野應(yīng)聯(lián)句。
好記瑯玕題字處。
也應(yīng)竹里著行廚,已向甕頭防吏部。
玉樓春 其三 再和(1196年) 南宋 · 辛棄疾
人間反覆成云雨
鳧雁江湖來又去。
十千一斗飲中仙,一百八盤天上路。

舊時楓落吳江句。
今日錦囊無著處。
看封關(guān)外水云侯,剩按山中詩酒部。
玉樓春(1196年) 南宋 · 辛棄疾
三三兩兩誰家女?聽取鳴禽枝上語。
提壺沽酒已多時,婆餅焦時須早去。

醉中忘卻來時路,借問行人家住處。
只尋古廟那邊行,更過溪南烏桕樹。
客來底事逢迎晚。
竹里鳴禽尋未見。
日高猶苦圣賢中,門外誰酣蠻觸戰(zhàn)。

多方為渴尋泉遍。
何日成陰松種滿。
不辭長向水云來,只怕頻煩魚鳥倦。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
當(dāng)時相對兩三峰,走遍溪頭無覓處。

西風(fēng)瞥起云橫度,忽見東南天一柱。
老僧拍手笑相誇,且喜青山依舊住。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青山不會乘云去。
怕有愚公驚著汝。
人間踏地出租錢,借使移將無著處。

三星昨夜光移度。
妙語來題橋上柱。
黃花不插滿頭歸,定倩白云遮且住。
少年才把笙歌盞。
夏日非長秋夜短。
因他老病不相饒,把好心情都做懶。

故人別后書來勸。
乍可停杯強吃飯。
云何相遇酒邊時,卻道達人須飲滿。
君如九醞臺黏??。
我似茅柴風(fēng)味短。
幾時秋水美人來,長恐扁舟乘興懶。

高懷自飲無人勸。
馬有青芻奴白飯。
向來珠履玉簪人,頗覺斗量車載滿。
狂歌擊碎村醪??。
欲舞還憐衫袖短。
身如溪上釣磯閑,心似道旁官堠懶。

山中有酒提壺勸。
好語多君堪鲊飯。
至今有句落人間,渭水西風(fēng)黃葉滿。
悠悠莫向文山去。
要把襟裾牛馬汝。
遙知書帶草邊行,正在雀羅門里住。

平生插架昌黎句。
不似拾柴東野苦。
侵天且擬鳳凰巢,掃地從他鴝鵒舞。
琵琶亭畔多芳草。
時對香爐峰一笑。
偶然重傍玉溪東,不是白頭誰覺老。

普陀大士神通妙。
影入石頭光了了。
看來持獻可無言,長似慈悲顏色好。
江頭一帶斜陽樹。
總是六朝人住處。
悠悠興廢不關(guān)心,惟有沙洲雙白鷺。

仙人磯下多風(fēng)雨。
好卸征帆留不住。
直須抖擻盡塵埃,卻趁新涼秋水去。